建築設計初體驗—專訪台科大建築系施宣光教授與邱奕旭教授

[ 臺大土木杜風電子報 第 12 期 採訪‧攝影‧撰文 張國儀 ]

多年來,總有學生誤以為土木建築本一家;也總有許多土木系學生希望至少能夠在大學四年中接觸到建築設計的基本概念。就在2008年暑假,臺大土木系首度與台科大建築系合作,為土木系學生量身打造了一堂建築設計課

這一堂暑修課程為時六週,每週兩天,一天八小時,算是非常密集的課程。授課教師為台科大建築系施宣光教授及邱奕旭教授。

特殊的課程設計

談起這堂特別為非建築本科系學生所設計的建築課程,本次課程的主導人物施宣光教授嘴角泛起微笑,他說,這次課程最特別的地方是,他要求學生設計的並非小規模的單一建築,而是一個大基地的國際學人社區。這,是非常顛覆傳統的作法。邱奕旭教授補充說道,一般剛剛進入建築系、完全沒有設計背景的學生,會從設計一面牆或一座樓梯這麼單純的物件開始做起,而一般要到大三或大四才有可能規劃大面積的社區;甚至有學生在大學四年間都碰不到這樣的課題。原因是,基地大的社區規劃會牽涉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築物,難度相當高。

然而,施宣光教授回想起瑞士的建築學校課程,也有同樣的作法,於是,他決定在這一次大膽嘗試,反其道而行。邱奕旭教授也說:「就我所知,國內應該沒有人這樣做。」不過,為了克服複雜度的問題,施教授與邱教授決定先在建築物的形狀上做出限制。「我們先把長寬高規定好,讓學生知道建築物的形狀大致會是如何,這樣他們就不會在細節上花太多時間,算是一種簡化的作法。」這就很像是給學生已經制定好大小形狀的積木,用這些積木來進行整體社區的建築規劃及配置。對於這一點,施教授的看法是:「給予限制,讓學生不能就建築的外型做無限制的發展,反而能夠讓他們發揮得更好。」邱教授也表示:「如果太執著在細節上,想得太多,很容易卡住。」

學生表現備受肯定

六週共十二次的課程,這一群從未接觸過建築設計的土木學子,使用Sketchup與Visio這兩種軟體,究竟完成了什麼樣的設計,而專業人士及老師們又是如何評價的呢?

這次課程的設計題目是一個八十戶的國際學人社區,基地面積共1.7公頃。第十二次上課的內容安排的則是「設計評圖」,也就是由施、邱兩位教授請來由專業建築人士組成的評圖小組,針對這三十位學生、六個小組的設計成果進行評分。這個評圖小組的成員分別是:台科大彭雲宏副校長、建築系前系主任鄭政利教授、建築系主任江維華教授、林志成建築師、胡聰寶建築師等五位。
說到對建築的評分,施宣光教授說,這是沒有所謂評分標準的。每一位評審老師都有自己個人的標準。所以,在建築設計的課堂中,很常見到同一個作品同時擁有A與D的評價。「不同老師所看到的以及所注重的並不相同,所以在評價上往往會出現極大的落差。」施教授解釋。

然而,雖然施教授此次採取了大膽的課程安排,雖然進行設計的是一群沒有任何建築背景的學生,成果卻獲得評圖小組一致的肯定與讚賞。兩位老師認為,臺大的同學非常聰明,一般來說程度也很好,很快就能進入狀況。更重要的是,兩位老師都認為,臺大土木的學生們具有高度的學習熱忱,讓老師們強烈感覺到,這,是他們喜歡並且真正想學的東西。

施教授也提到,由於此次課程的人數比一般的建築設計課要多,兩位老師在規劃課程時就決定讓同學以小組方式進行設計。然而,這與眾不同的方式,卻也驗證了施教授與邱教授了對合作學習的期望。各小組的成員之間彼此激盪出了許多想法和創意,不但同學們從彼此的身上學到了非常多,連兩位老師都覺得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比較起來,我和邱老師像是旁觀的指導者,很多東西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施教授說。而在寫給臺大土木系謝尚賢副主任的電子郵件中,施教授也寫到:「這次設計課是很棒的經驗,是我上過最有效率的一次。老師與學生所花費的時間少而成果大。」

而邱教授對此次課程的感想則是,臺大同學強烈的學習動機令他深有感觸。正因為他們喜歡這個課題,所以能夠自動自發地去做。邱教授說,雖然他回台灣教書才兩年的時間,還算是個新老師,但他深深體會到,教學是個互動的過程,老師教了東西,學生若能夠有好的回應,老師也才能繼續給,如此也才能教學相長。「我希望自己是給了學生一顆種子,讓他們自己去澆水、施肥、給予充足的陽光與照料,等我一回頭,會看到這個種子已經發芽…」邱教授說。

老師的提醒

此次課程由於時間非常緊湊,在評圖時學生們的作品是以PowerPoint投影片的方式播放,而不是採取一般建築系學生評圖時的平面紙版輸出。雖然投影片播放的效果也相當不錯,但邱教授總是覺得有些美中不足。「學建築的人都要會排版,一般評圖時都要一定出圖,雖然這次實在是沒有時間,不過畢竟還是有紙版的圖比較好,以後求職的時候還可以發揮用途。」細心的邱教授於是找來六位自己的學生,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幫臺大土木的同學出圖,也因此才會有今天懸掛在土木館藝文走廊的展示。「我認為,讓同學們看到作品印出來時那種開心的成就感,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邱教授不忘提醒同學,要隨時為自己的作品留下紀錄,未來回顧時,將會別具意義。

[ 資料來源:臺大土木杜風電子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