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辦國際工作營 東亞五校以設計力回應地方再興需求

因疫情停辦2年的「東亞都市及建築設計國際工作營」,今年8月初由臺科大復辦,營隊成員分別來自臺灣、日本、韓國、中國、泰國五所學校,東道主臺科大突破往例,率隊離開主辦學校所屬城市,設定台東關山鎮為設計場域,希望關山在地文化的衝擊,使國際學生跳脫框架,發展多元建築創作思維。

「東亞都市及建築設計國際工作營」17年來分別由臺科大、日本神奈川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泰國吞武里國王科技大學輪流擔任主辦單位。今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強調國際視野與在地連結,創造關山鎮民社交場域的空間營造思維,讓建築設計因地制宜。

關點工作室陳顥予主持人向國際工作營師生說明老屋創生初衷。

關點工作室陳顥予主持人向國際工作營師生說明老屋創生初衷。

工作營主辦人臺科大建築系邱奕旭主任認為「越在地,越國際」,營隊參考關山鎮發展需求,設定關山親水公園、米國學校、關山鎮老街為三大設計場域,希望關山多元文化的衝擊,能激發跨國學生團隊提出創新的空間設計構思。

營隊期間雖遇到颱風攪局,仍澆不熄營隊團隊熱情,邱韻祥教授表示,關山雖小但文化多元,透過行前教育與實地踏查,許多同學對於關山已經有親切感。這次國際工作營與臺科大USR計畫跨域合作開創歷史,將50人的國際設計營隊移師關山,也說明關山本身的潛力。

邱韻祥教授與建築史研究學者王珍珊博士共同帶領國際營隊,全程以英語解說,關山市鎮鐵路站長宿舍、舊火車站、福生堂、新生旅社遺構、黃宅、警察局等重要建築與老屋活化案例,讓學員了解關山的歷史文化。

王珍珊博士向國際工作營師生介紹關山舊車站建築。

王珍珊博士向國際工作營師生介紹關山舊車站建築。

日本神奈川大學山家教授指出,日本小鎮與台灣面臨相同的問題,如何活化舊有空間,提供年輕人可發揮的舞台,是日台建築工作者共同的課題。

韓國成均館大學李教授為韓國外交人員子弟,兒時曾在台灣居住數年,這是第一次來到關山,他認為台灣原住民早年面對艱困逆境的勇氣,是韓國文化所敬重的英雄故事,場域記憶值得強調。

成均館大學李教授帶領學生紀錄關山小鎮市容。

成均館大學李教授帶領學生紀錄關山小鎮市容。

臺科大學生李宜璋與洪莘媛長期駐地關山,主動以半個在地人的身分,協助國際同學了解場域。洪莘媛指出,他從這次的交流中反思建築與場域之間的關係與難以割捨的情感,令他開始思考如何延續關山歷史脈絡,並強化在地特色,使關山成為產業活化的基地之一。

米國學校彭衍芳校長親自說明米國學校食農教育的核心價值,以及如何將荒廢的穀倉結構,以減法思維、農業生命週期觀點,改造成為關山鎮最充滿活力的地標,營隊學員對米國學校多元化的空間運用方式相當感興趣。

臺科大校友、關山工商建築科新任主任蔡子勤及卸任主任劉政良也一同熱情參與。關山鎮長彭成豐特別感謝國際工作營成員對關山的厚愛,他相信關山在越來越多人的努力下,一定會再現風華。

米國學校彭衍芳校長與國際工作營師生分享舊米倉空間再造心得。

米國學校彭衍芳校長與國際工作營師生分享舊米倉空間再造心得。

新聞刊登:

中央社,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8140028.aspx

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395416

中國時報,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814001783-260405?chdtv

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7368747

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367336

華視新聞網,https://news.cts.com.tw/cna/life/202308/202308142215034.html

中華日報,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853929

中央社平台,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48478

PCHOME新聞,https://reurl.cc/115YGY

蕃新聞,https://n.yam.com/Article/20230814367561

MSN新聞,https://reurl.cc/Ovy0EA

YAHOO新聞,https://reurl.cc/3x2aOL

LINE TODAY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0Mep3aP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https://strategicstyle.org/ldstyle-8372/326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