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如畫美學的變革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Picturesque

Pugin與教堂建築
 Pugin and Ecclesiology
Ruskin 與 Viollet-le-Duc
 Ruskin and Viollet-le-Duc
建築師進退兩難的困境
 The Architect’s Dilemma
現代歌德式建築
 Modern Gothic
發展中的折衷主義
 Progressive Eclecticism
從新古典主義到豪華巴洛克
 From Neo-Classicism to Imperial
 Baroque
從現代到後現代
  From Modern to Post-Modern
分析
     
 
從現代到後現代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Picturesque
 
 
少就是多。
- Mies van der Rohe, 1923
少就是無聊。              
- Robert Venturi, 1966
 
 
沒有選擇性,就沒有進退兩難的問題。
 
我們可能把摩天大樓或火車站蓋得很漂亮嗎?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怎麼做?
有兩個可能答案,一種是我們從當今的美學型錄中挑選出一些,然後應用到這些工業化的結構上,而另一種就是我們來更新我們的美學型錄,讓它們和或車站或工廠的建築能夠相符。第一種方法是將各種功能的建築披上古典的外衣,就像維多利亞式和愛德華式曾經做過的一樣。第二種方法就是替今日的科技量身定做一套美學的標準,這是現代主義要走的方向。
 
一棟建築物被設計出某種樣式的來源有兩個,第一是它帶有某個依時間地點而異的標記,譬如:材料、概念上的、實用性的。第二個是它透露了設計者的個人的印記。
 
一個歷史性的樣式來自許多設計作品的累積,以某種可行的情況下的語言表現,然後被匯集成一個美學的系統。但這種美學的符碼是被文化所決定的,一旦文化瓦解凋零,這符碼也當然會破滅。
 
21世紀在這樣式的兩難之後,將會出現後機能主義,不管它是什麼形式,它應該會結合理性的元素(構造結構)、機能的元素(用途)、象徵與隱喻的元素(內在或外在的符號性裝飾)、記憶的元素(關連性)、涵構的元素(環境規劃)。也就是說,建築的可被理解性是架構在幾個互補的層面上。
 
   
   
  工藝與藝術運動的自由樣式

Leonard Stokes, Minterne House, Dorset (1903-7).
     
  如畫美學與地景規劃

B. Parker, R. Unwin et al., Letchworth Garden City, Hertfordshire (1904 onwards).
     
  建築的詩意

W.R. Lethaby, All Saints, Brockhampton, Herefordshire (1901-2).
     
  英國第一棟現代主義建築

Peter Behrens, 'New Ways', Northampton (1926).
     
  工程美學與社會主義式的安排

Sir Owen Williams, Pioneer Health Centre, Peckham, London (1935).
     
  建築外觀呈現機能的意圖,而且同時也展現美學的意圖

Wells Coats, Lawn Rd. Flats. Hampstead (1933).
     
  布爾喬亞式的美學,成為英國社會主義式建築的主要印象,被認為會帶動社會進步

Bertold Lubetkin, Finsbury Health Centre, London (1935-8).
     
  「後現代」的路標

Lubetkin and Tecton, Highpoint Ⅱ, Hampstead (1936-8).
     
 

這建築是社會的機器?美學來自抽象的機械論?

Goodhart-Rendel和他的學生說,有些現代建築並非要遷就使用者,反而是要改變這些使用者的習慣

Fry, Atkinson, Wornum and James, Kensal House, Ladbroke Grove, London (1936).

     
  現代主義有很大的潛力,它可以將之視為是一種風格,而不會當作是宗教

H.S. Goodhart-Rendel, Hay's Wharf, London (1930-32).
     
  科比意樣式的住宅

LCC, Alton West Estate, Roehampton (1954-8).
     
  如畫美學的現代

Festival of Britain, South Bank, London (1951).
     
  誰知道這個晦暗封閉的房子是拿來讚頌情感的愉悅用的?

LCC, Hayward Gallery, South Bank, London (1965-8).
     
  後現代的在地建築

Andrew Derbyshire, Hillingdon Civic Centre (1976).
     
  後現代折衷主義

Building Design Partnership, Ealing Civic Centre (1983).
     
  左:科技的浪漫主義
右:高科技修辭學

Left- Norman Foster,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 (1980-6).
Right- Richard Rogers, Lloyds of London (1978-86).
 
 
   
 
     
 
 
鍾秉宏@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思維研究室 2006.01.08
書籍閱讀與摘要 - The Dilemma of Style  by J.Mordaunt Cr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