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如畫美學的變革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Picturesque

Pugin與教堂建築
 Pugin and Ecclesiology
Ruskin 與 Viollet-le-Duc
 Ruskin and Viollet-le-Duc
建築師進退兩難的困境
 The Architect’s Dilemma
現代歌德式建築
 Modern Gothic
發展中的折衷主義
 Progressive Eclecticism
從新古典主義到豪華巴洛克
 From Neo-Classicism to Imperial
 Baroque
從現代到後現代
  From Modern to Post-Modern
分析
     
 
Ⅰ 如畫美學的結果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Picturesque
 
 
一個建築師應該先認識所有的樣式,並且不對任何一種樣式抱持成見。
- Thomas Hopper, 1830
 
 
沒有可選擇的東西,就沒有進退兩難的問題(dilemma)。
 
所謂的「樣式」從文藝復興以來就是在指「有意識的設計系統」、「構造上的視覺符碼」、「形式的後在地化語彙」。
 
在18世紀和20世紀之間,建築師總是被一個困惑所圍繞:該用什麼樣式呢?我要兼顧到美學和機能,但,是要依照傳統規範的美學嗎?還是要找出一個適合我們這個年代的呢?
 
而直到古典主義瓦解,而現代主義興起後,仍然有許多可採用的設計系統的可行性存在,持續的讓建築師感到困惑,這個困惑就是「樣式選擇的兩難」。
 
要從「如畫美學」開始談起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它來自於文藝復興以來受到東方庭園以及歐洲風景畫家的影響,而當時也正式在樣式的選擇上開始眾說紛紜的年代,一方面時至今日,在它之後所演變而成的「地景建築」也仍然出現在當今的建築樣式的選單之上,對於類似樣式選擇標準的困惑,似乎又在百年之後持續重演。
 
   
   
 
如畫美學的地景

Stourhead, Wiltshire(1740s-60s).
     
  Arcadian的田園景觀

James Stuart, Temple of Theseus, Hagley Hall, Worcestershire (1758-9).
     
  最適合這個基地的設計就是Arcadian的地景了

William Wilkins, Grange Park, Hampshire (1805-9).
     
  受到東方影響的中式塔樓

Sir William Chambers, The Pagoda, Kew (1761-2).
     
 


左:歌德式
右:希臘式
依地景不同採取不同樣式

Humphry Repton, 'Grecian' and 'Gothic' (1816).

     
  遮蔽所與象徵符號

Humphry Repton, 'Rustic' Hut (1816).
     
  歌德式做適宜的變化

Humphry Repton, Conservatory, Plas Newydd (1805)
.
     
  Sir John Soane, Commissioners' Churches: alternative styles (drawn by J.M. Gundy, 1816).
     
  不同環境所使用的建築樣式

Richard Brown, 'Norman, Tudor, Grecian and Roman' (1841)
.
     
  取自環境符碼的有機建築

J.M. Gundy, 'Architecture: its natural model' (1838).
 
 
   
 
     
 
 
鍾秉宏@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思維研究室 2006.01.08
書籍閱讀與摘要 - The Dilemma of Style  by J.Mordaunt Cr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