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lworth Building

1.        基本資料

2.        基本圖面

3.        設計理念

4.        表現手法

5.        綜合評論

6.        參考資料

 

“Woolworth is the Mozart of Skyscrapers.” Paul Goldberger, The City Observed, 1979

 
商業大教堂─威爾伍斯大樓

 

基本資料:

名稱:Woolworth Building,中譯「威爾伍斯大樓」。

建築師:Cass Gilbert,觀看其生平簡介請按此

    (*生平簡介由國立台灣科大『建築思維研究室』,製作,特此說明)

建造時間:1910 to 19131913年四月24日啟用。

建造地點:紐約曼哈頓,233 Park Place at Barclay

百老匯大道與巴克利街(Barclay St.)口。

建築類型:Neo-Gothic,哥德主義摩天大樓。

建築高度:241公尺/792英尺,57層樓。

建築材料:鋼、陶瓦、銅、岩石

基地環境:City Hall Park(市府公園),位於

     曼哈頓下城區的商業金融中心。

設計需求:辦公大樓企業總部。

回頁首

 

 

基本圖面:

左圖:G樓平面圖

G樓即為地面層

 

 

 

 

 

 

 

 

 

 

 

 

 

 

 

上圖1:外牆細部大樣

上圖2:基樁細部大樣

左圖:剖面圖

 
 

 

 

 

 

 

 

 

 

 

 

 

 

 

 

 

 

 


(*上述圖面於所得資料上並沒有標註比例尺,特此說明致歉。)

左兩圖:立面彩現及高度

    標示圖

右圖:立面透視圖

左圖:剖面圖。

 

 

 

 

 

 

 

 

 

 

 

 

 

 

左圖:Woolworth Building與其他著名高樓之高度比較示意圖。由左至右依序為Sears Tower>帝國大廈>艾菲爾鐵塔>Woolworth Building

 
 


 

 

 

 

 

 

 

 

 

 

 

 

 

(*GF平面圖、剖面圖以及細部大樣取自『Skycrapers』﹔立面彩現圖取自SkyscraperPage.com﹔立面透視圖以及高度比較示意圖取自『Skyscrapers』)

回頁首

 

 

設計理念:

  本案業Frank W. Woolworth為美國一廉價百貨Woolworth Corporation的經營商,他買下這塊位於百老匯大道(Broadway)與巴克利街(Barclay St.)口的完整土地興建其企業總部,希望大樓能『聳立並閃耀於City Hall Park(市府公園)之上』。他在1910年邀請建築師Cass Gilbert來設計這座大樓,這座大樓在設計上、高度上以至於工程估價上都不斷經歷過變革,從原先估計的625英尺、五百萬美元造價劇增到最後完工時的792英尺、1350萬美元造價。完工當時是全世界最高樓,直到1929Chrysler Building落成才拱手讓出寶座。

  Cass Gilbert的挑戰是如何建造一座將傳統審美觀念以及現代鋼構摩天樓合而為一的辦公建築,為此他思考過許多手法,而當大樓在1913年完工之時,無庸置疑地,他成功打造了一座至今仍閃耀於紐約天際線上的優美建築。在外觀以及立面的處理上,Cass Gilbert採用諸多哥德式建築的特色,例如拱圈、尖塔、飛扶壁和石獸水滴嘴等,也引用了哥德式建築「中央對稱」、「垂直向上」等建築語彙,成功將建築量體幻化作「15世紀的純粹哥德外在包被20世紀的構造系統」。

回頁首

 

 

表現手法:

  建築物採用許多哥德式建築常見的元素,因此又被暱稱作「Cathedral of Commerce,商業大教堂」。

 

建築物立面:

 

 

 

 

 

 

大門拱圈

 

塔尖

 

牆上雕刻

 
 

 

 

 

 

 

 


錐形塔尖

 

 

 

 

 

 

 

 

 

 

 

 

 

 

 

 

 

 

 

 

 

 


建築物內部:

 

 

 

 

 

 

 

大堂圓拱型挑高

 

馬賽克裝飾

 

圓拱型挑高

 
 

 

 

 

 


  呈十字型的大樓內部大堂奢侈豪華,採用了大理石、青銅和馬賽克鑲嵌來裝飾。此外,中世紀風格的人型雕刻和壁畫所表達的是另一種趣味的諷刺幽默─有雕刻刻出掐著錢袋的業主Woolworth先生和他的合夥人們、搖晃著建築物模型的Cass Gilbert等。

 

 

 

 

 

 

 

 

 

 

 


(圖片取自『Skyscrapers』、http://www.bluffton.edu/~sullivanm/woolworth/woolworth.htmlhttp://www.fordham.edu/halsall/medny/buttowski/

回頁首

 

 

綜合評論:

  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重視機能,也發展出許多新式建築技巧。在這時期,電梯的發明使得建築物可以垂直向上發展,而新建物也大量採用金屬、鑄鐵、鋼構與防火材(芝加哥因大火而全毀),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脫離了19世紀盛行的折衷主義﹔然而當注意力從工程方面轉移後,許多古典樣式的裝飾又再次被重視。Woolworth Building就是一個例子,在工程上它採用了許多當時的先進技術,然而在外觀上它卻嘗試保留了中世紀的優雅風華,用許多細美的裝飾來點綴。

  建築師Cass Gilbert100多年前便懂得使用結合跨世紀、跨樣式、跨建築語彙的手法來設計建築。哥德式外觀包被鋼構系統的手法不只出現在Woolworth Building上,他的另一個作品New York Life Insurance Building1925-1928)以及由Raymond Hood and John M. Howells所設計的Tribune Tower1922-1925, Chicago)也都屬於同樣的類型。

  Woolworth先生經營廉價百貨公司,靠著低價而物有所值的商品大發利市,清楚了解獲利法則的他花了巨額建造了Woolworth Building,他或許知道這座建築物很不得了、全球最高、裝飾美輪美奐。但他可能想不到,在將近100年之後,他的Woolworth Building早已超越了它本身代表的企業價值,白色的石材牆面、金亮的錐形塔尖和繁複精細的雕刻裝飾,Woolworth Building這座「商業大教堂」無庸置疑地在紐約曼哈頓的天際線上佔了一個優美、典雅而閃閃發亮的顯目位置。

回頁首

 

 

 

 

 

 

 

 

 

 

 

 

 

參考資料:

Skyscrapers』,2000年由Birkhauser出版。ISBN: 3764361301

Skyscrapers』,1996Black Dog & Leventhal Publishers, Inc.出版。ISBN: 1884822452

SkyscraperPage.com, www.skyscraperpage.com/

Artifice Great Buildings Online, http://www.greatbuildings.com/

http://architecture.about.com/library/blwoolworth.htm

http://www.skyscraper.org/tallest/t_woolworth.htm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medny/buttowski/

http://www.bluffton.edu/~sullivanm/woolworth/woolworth.html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