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環境規劃與活動分析

學生:余宛杰

指導老師:施植明

 

 

 前言

藉著分析現有河道環境規劃,思考河道活動空間的可能性

 

分析案例

未命名-1.jpg

1_DSC05861

murinsel1.jpg

恆河

清溪川

Murinsel

 

案例比較分析

案例

恆河

清溪川

Murinsel

 

兩岸聯繫方式

 

 

船行

 

橋梁

 

橋梁與室內空間

 

活動空間

 

 

階梯與平台

 

橋梁、步道

 

橋梁、室內空間

 

活動內容

 

 

洗衣、衣、洗漱、火葬、

祭典、歇息、祈福

 

 

展覽、親水休閒、表演

 

咖啡、遊戲、劇場

 

河道狀況

 

 

自然河道

 

人工河道

 

自然河道

 

地點

 

 

印度

 

韓國

 

奧地利

 

 

分析結果思考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原有的河道空間因人口與住宅的密集而被掠奪,近年來,人們開始思考文明發展與自然的平衡

曾經被覆蓋的河道又有了重現的機會,城市中的水空間與人類活動有了結合的可能,曾經被分隔兩岸的人民,有了新的聯繫方式

在陸運未發達前,人們一直保持著與水共生的活動方式,現代人因為有了自來水,城市中的水空間重新被定義

隨著文化的不同,不論是自然的或是人工的河道都能夠有它存在的不同價值

 

水環境曾經帶來的災害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有了良好的解決方式,不再只有覆蓋與阻擋

現今,水環境的開放空間讓人們有新的連結方式與更多互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