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持建築師 |
高松 伸 + 株式會社高松建築設計事務所 |
|
本地建築師 |
沈國皓建築師事務所 |
|
|
|
|
|
|
|
|
高松 伸 |
|
|
Shin Takamatsu |
|
|
|
|
生平 |
|
|
1948 |
出生於日本島根縣 |
|
1971 |
獲得京都大學建築學士學位 |
|
1974 |
獲得京都大學建築碩士學位 |
|
1980 |
獲得京都大學建築博士學位,成立高松伸建築師聯合事務所 |
|
1983 |
成立株式會社高松建築設計事務所 |
|
1993 |
成立事務所歐洲分部 |
|
1995 |
成為AIA榮譽會員 |
|
1996 |
成立高松伸建築師聯合有限公司 |
|
1997 |
被選為德國建築師聯盟榮譽會員,同年委派為京都大學建築系教授 |
|
2000 |
成立事務所台灣分部 |
|
2001 |
成為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會員 |
|

圖1-1 高松伸
|
|
|
|
|
主要獲獎 |
|
1984 |
以作品「織陣Ⅰ」獲得日本建築師協會新人獎 |
|
1985 |
威尼斯雙年展獲獎 |
|
1987 |
國際室內設計獎 |
|
1989 |
日本社會雜誌商業空間設計師獎 |
|
|
大阪建築師總統獎 |
|
1994 |
京都文化建設功績獎 |
|
|
日本Shichirui Port 多功能表演廳競圖首獎 |
|
1995 |
德國波次坦國際競圖首獎 |
|
1996 |
教育部長藝術鼓勵獎 |
|
1997 |
日本Shikatsu社區中心競圖首獎 |
|
1998 |
公共建築獎 |
|
|
京都Kampo競圖首獎 |
|
|
日本國際沖繩劇院首獎 |
|
1999 |
日本Takarazuka 市民表演廳首獎 |
|
|
日本BCS(建築物承包協會)獎 |
|
2000 |
京都Uji大學全方位研究及實驗中心競圖首獎 |
|
|
德國Multicasa Duisberg國際競圖首獎 |
|
2002 |
日本京都創新中心競圖首獎 |
|
|
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國際競圖首獎 |
|
|
日本歌山縣首獎 |
|
2003 |
日本京都創新中心競圖首獎 |
|
|
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國際競圖首獎 |
|
|
日本歌山縣首獎 |
|
2004 |
京都Doshisha國民小學設計首獎 |
|
|
Shikatsu-cho公共托兒所競圖首獎 |
|
2006 |
建築物承包協會獎(BCS) |
|
|
Tbilisi Georgia的Rike廣場國際競圖首獎 |
|
|
身份─建築師‧教授‧博士 |
|
AIJ日本建築學會註冊建築師 |
|
AIA美國建築師協會榮譽會員 |
|
BDA德國建築師聯盟榮譽會員 |
|
RIBA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會員 |
|
|
|
|
圖1-2 Commercial 大阪麒麟廣場1986
|
|
|
|
|
圖1-5 Cultural 島根產業交流會館1993
|
|
|
|
|
圖1-6 Education Misumi小學 1997
|
圖1-7 Transportation 高雄美麗島站2008
|
|
|
圖1-8 Religion 東本願寺參拜接待所1996
|
|
|
|
|
|
|
|
素有「機械主義大師」的高松 伸,以具有高科技感的建築語彙聞名於世。 |
前期─機械形式的造型美學
早期作品(1981~1990)帶有強烈視覺性,毫不避諱的使用裝飾性機械圖像,運用金屬構造物的光澤與環境形成明顯對比,將工業技術的美學直接轉化至建築形式。(圖1-2~1-5)
在建築外觀與空間形式上徹底從機械剖面的構築型態中尋求靈感,更將金屬五金的圖樣美學發揮在立面的細節造型上,在平面上卻又有相當幾何對稱且嚴謹的古典語彙。 |
|
|
|
後期─風格轉變,放棄機械性操作,朝商業性方向發展
1990年前後,其風格開始出現變化。
材質方面,他開始大量使用玻璃帷幕與輕巧的金屬外牆,將形體外觀的重量感轉變成輕巧的外殼。內部空間也因此由厚重封閉轉為開放穿透。
在外在形式方面,早期具表現性的外顯造型也漸趨內斂沉穩,並出現了巨大而簡單的幾何造型量體,早期浮雕式的細節造型轉變成表現在不同空間尺度下的幾何獨立量體。 (圖1-6~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