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itable Building B9013004 鄭予晴
1.基本資料:
建造時間: 西元1912~1915年
建造地點: New York City
建築類型: Beaux Arts
基地環境: 大都市,建築物密集
建築師: Ernest R. Graham & Associates(later Graham, Anderson, Probst & White)
設計需求: 辦公大樓及一樓商店街
2.基本圖面:
地面層平面圖 正向立面圖
建築物內部透視圖 建築物正面照片 建築物頂視照片
Equitable
Building及Bank of Tokyo
兩棟超高樓沒有退縮,造成其間的
狹小巷道.幾乎照不到陽光.
建築物照片
From: SkyscraperPage.com
A View On Cities, http://www.aviewoncities.com/building/equitablebuilding.htm
Skyscraper.com http://www.emporis.info/en/wm/bu/?id=115589
http://www.nyu.edu/classes/finearts/nyc/wall/equitable.html
Skyscraper An Architectural of Modern Urbanism . Publisher: Birkhauser
3.設計理念:
建築師試著創造出最好的流動垂直動線,江大樓服務性質及技術性的設備列為考量重點之一,並且”完全”利用可利用的空間.
4.表現手法:
整棟大樓的設計受到古典藝術的影響, 為了想與週遭建築物配合, 在1~3樓使用花崗岩, 3樓以上樓層以赤褐色外觀為主.
5.綜合評論:
最早的Equitable Building建於1870年,有7層樓高.也是第一個有電梯的辦公大樓,吸引了許多想乘坐電梯的人潮.在1912年被燒毀.隻後就再原地重建新的一棟,有36層,在那時為最高的摩天大樓,頂樓為觀景台.
那時的摩天大樓建築師認為”大就是美”,以容積角度來看,這棟建築物純粹只是為了賣相好.完全沒有顧慮到週遭建築物.由今天的角度來看,我們很難想像怎麼會有這樣一棟建築物,在那個年代,建築師只知道一件事―把它蓋的越高大越好!!當時,此建築物開幕後,便遭受民眾嚴厲的抨擊―有著塞車問題及陰暗的狹小巷道!Equitable Building 總共擋住了約7英畝的陽光!在這之後,紐約便制定了第一個完整的建築物區劃法令,限制建築物的高度與容積,確保街道有一定的陽光.再者,一棟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不可超過基地面積的12倍,而Equitable Building卻使用了整整”30”倍的基地面積!!它是紐約建築法訂定前最後一棟糟糕的摩天大樓,可說是因為有它才有現在的建築物遮蔽率,我們還真要感謝它啊!Thank to Equitable!
6.參考資料:
1. SkyscraperPage.com
2. A View On Cities, http://www.aviewoncities.com/building/equitablebuilding.htm
3. Skyscraper.com http://www.emporis.info/en/wm/bu/?id=115589
4. http://www.nyu.edu/classes/finearts/nyc/wall/equitable.html
5. Skyscraper An Architectural of Modern Urbanism . Publisher: Birkha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