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輔助建築設計
─ 美景或泡沫 ─

簡聖芬

schien@mail.ntust.edu.tw

2000/6/11


看完下文如果有話要說... 歡迎到iclub發表(如果你是會員),或者用email

從40年代電腦發展的初期開始,電腦在建築上的可能應用就引起部分學者專家的關 心。60及70年代歐美各地都發展出大型的「電腦輔助建築設計」系統,可以作空間規 劃與設計評估。80年代個人電腦興起後,這些輔助設計系統反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繪圖系統。90年代,繪圖系統的軟硬體變成基本配備,許多人又開始討論「電腦輔助 建築設計」。(歷史回顧

甚麼是「電腦輔助建築設計」?電腦到底能不能「輔助」設計的進行?在這個事事都 冠上E的20世紀末,會否定電腦的應用的人可能不多;但相信電腦能「輔助設計」的 人也不多。Ulrich Flemming在《Get with the Program: Common Fallacies in Critiques of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一文中指出四項常用於批評電腦輔助建築設計的論點:*

  1. If it ain't good for everything, it ain't good for nothing.
    設計的進行是一個整體、不可分的過程,其中包含許多設計者主觀的、文化上的、 或其他複雜的考量因素,是電腦無法處理的,因此電腦無法輔助設計。
  2. The world is 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電腦輔助工具必須完全配合設計實務進行時的需求才是有用的。
  3. People who use the same word mean the same thing.
    利用「文法」的方式來討論設計是無意義的,因為建築設計中形式的組構或創作與 語言的組織完全不同。
  4. In Heidegger we trust!
    某權威人士說設計中的客觀與主觀條件是不可分的,某電腦輔助設計系統將客觀與 主觀條件分開處理,因此這個系統是不好的。
Flemming是極力反對這四種論點的,他在文中詳細地批評並加以反證。為了不讓我的立 場落入上述第四項的論點,請各位讀者閱讀該文或自行探究上述論點的真確性。然而 不管這些論點的合理性與正確性,它們呈現出立論者對「電腦輔助建築設計」的看法, 並且影響未來電腦與建築設計二者的發展。持論點1的人,基本上認為「電腦輔助建 築設計」是泡沫。持論點2的人,以為目前設計實務的進行方式是不可變或無須改變 的;這些人忽略了新工具的特性,以及未來的發展,欲使「電腦輔助建築設計」的幻 想變成理想,但卻讓可能的美景泡沫化。持論點3與4的人,常常是不小心造成的, 可能因為經驗較為缺乏或是過度自信,而落入斷章取義(論點3)或是倚附權威(論點 4)的看法,無法見到美景或泡沫的真相。

「電腦輔助建築設計」的兩個主角是電腦與建築設計。當電腦還是笨重難以操作的機器 時,建築設計是探討的重點,用以了解如何開發出適合在設計中使用的電腦。當電腦 變得好用便宜時,如何讓電腦更好用是探討重點。電腦是建築設計的工具,如同紙筆 一般;我們沒有強調「紙筆輔助建築設計」,也沒有意義強調「電腦輔助建築設計」。 未來的討論重點要回到建築設計,因此「電腦輔助建築設計」應該泡沫化。


*. Flemming, U. "Get with the program: common fallacies in critiques of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1994) S106-S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