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水平向度的半透明性

我之所以喜歡海就是因為它沒有豎起來,沒有像牆壁一樣的東西,也沒有所謂結構。」

怎樣消弱各種各樣豎立起來的屏壁就成為了課題。以後陸續登場的格柵牆壁以及和紙和塑料等薄牆壁,都是這個課題中衍生出來的解決手段。」

外觀的消解就是垂直面的消解。垂直面的消解就是從構築這個概念中把建築解放出來。」

    隈研吾透過格柵的構築形式與具有透明性的材料來達到垂直面的消解,他曾針對安藤廣重美術館的垂直木質格柵形式作出說明,言及這種木質百葉的形式概念是來自於安藤廣重過世前一幅在日本浮世繪歷史中具有重要性的畫:大橋驟雨。安藤廣重為了忠實的表現出夏季午後雷陣雨的直接與猛暴,圖中以層次豐富的垂直與微傾斜的白色直線條來描繪雨絲的垂墜速度感,隈研吾將畫中的直線條類比於空間中大面積的垂直百葉,意圖重現大橋驟雨中的獨特空間氣氛。透過對隈研吾各作品形式的比較可以發現,安藤廣重美術館的百葉形式除了是來自於大橋驟雨的靈感,事實上百葉形式對隈研吾而言是日本傳統建築的表象符號;因為重覆而產生出靜謐的空間秩序,因為百葉的穿透性而產生建築與基地環境的融合;因為百葉的半透明性而產生日本傳統建築中半透明的障子所形成的空間虛感;百葉的形式仿佛在暗示空間的自由連續性與另一個空間的存在感,一如日本傳統建築的空間特性。安藤廣重美術館的建築外部圍封材以木格柵的構築形式達到半透明的效果,建築內部的隔間牆則以玻璃或是具有半透明性的和紙等本身具有透明性的物質以非構築性的模式達到半透明的效果。

 

Fig. 10 安藤廣重,大橋驟雨 (1856)

 

隈研吾對格柵或是百葉這種具有規律性的半透明皮層形式迷戀至極,甚而在石頭美術館的設計中也以安山岩這種厚重的材料進行格柵系統與多孔承重牆的組構,他也藉由這種具有半透明性的石材構築術正面的回應了安藤式的清水混凝土建築:「我思索著能不能有這麼一種辦法,把牢牢鎖在混凝土澆築法裡的石材給拯救出來呢。」在這個設計中針對半透明性立面有兩種作法,一種從存有的構築性出發,另一種從表象的構築性出發;前者是以安山岩為材料的多孔承重牆,隈研吾在以合理的結構性為前提下,盡可能的增加承重牆立面的規則孔洞,這個設計中的承重牆是以傳統磚石構造以疊砌的方式組構而成,隈研吾從結構力學的觀點來思考孔洞的設置,並不純然是美學表現性上的思考。後者將安山岩切割成長條狀崁入石柱中形成石造格柵,石柱的室內側有鋼柱做為主要的建築承重結構,石柱與石格柵並沒有結構性,整個空間是由鋼結構的框架系統組成。透過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隈研吾在處理室外皮層透明性時,因為必須要面對結構性承重的問題,常會運用存有與表象混用的構築術,在存有構築術的表現上,以鋼結構的框架系統或是多孔洞的承重牆系統在垂直面增加結構上的透明性,在表象構築術的表現上透過格柵的構築形式處理本身不具有透明性的材料來增加垂直面的透明性。室內的隔壁牆體不需要處理結構性承重的問題,隈研吾會直接以表象的構築方式來處理本身就具有透明性的材料。

 

                           Table 2

 

室外皮層透明性

室內皮層透明性

安藤廣重美術館

存有:鋼構造框架系統

表象:格柵狀的八溝杉木、半透明波浪狀玻璃

表象:玻璃、格柵狀的八溝杉木、半透明性和紙

石頭美術館

 

存有: 具有大量規則孔洞的安山岩承重牆

表象:半透明性的大理石

無室內皮層

存有:鋼構造框架系統

表象:安山岩格柵

表象: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