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xton Joseph

重 要 作 品

派克斯頓        (米爾頓(Milton Bryan)1801 / 德貝郡(Derbyshire)1865


水晶宮Crystal Palace 1851 London

建築師:Paxton Joseph (1801-1865)

建造地點:倫敦海德(London -Hyde Park)公園

建造時間:1851

建築類型:展覽場

設計理念: 整個建築物由3,300根鑄鐵柱2,224根鐵橫樑結成框架。鐵柱子是中空鐵管,所有鐵柱的外包尺寸完全相同,不同部位的柱子僅變化管壁的厚度,以適應不同的承載力。橫樑係平行桁架樑,長度分24英尺、48英尺和72英尺幾種。它們高度一樣,但構件斷面不同,有的採用鑄鐵,有的採用鍛鐵,以解決不同的荷載需要。在柱頭之上有鐵製聯結體,將柱頭、橫樑及上層柱子的底部聯結成一體,構造十分巧妙,既堅固又便於快速組裝。桁架式橫鐵樑在當時是先進的構件,不過,當時只能計算出每個桿件中的受力,現今,所用的桁架理論在1850年尚未形成。

 表現手法: 為了鐵框架的穩定性,抵抗風荷載,外牆鐵柱和鐵樑之間安裝了斜交的拉桿。它們安裝在外牆的內側,在外面仍然隱約可見。中央半圓拱頂上也裝有這種斜拉桿。牆面除鐵構件外都是玻璃和窗櫺。玻璃只有一種規格,49X10英寸(約122.5X25厘米)。屋頂除正中的圓拱外,都是平的。所有屋面都是玻璃,玻璃天頂組成折板形,便於排水,又可增加強度。雨水順天溝注入圓形鐵柱,送進地下排水溝。

                                                                                        

綜合評論 185I年春天,裡面出現了一座規模龐大的鐵與玻璃的建築物,它通體晶瑩透亮。人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建築,如此光潔,如此輕巧,它被人稱作°水晶宮"(Cry,talPalace),這個美麗的名字恰當地表述出這座新奇建築的特質和人們進入其中的感受。

   

"水晶宮"是一座展覽館,專為1851年5月1日開幕的世界工業產品大博覽會(The Great Exhibition of Works of lndus-try of All Nations)而設計建造。   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以後,各國企業界熱心舉辦各種展覽會、博覽會以促進產銷。這種博覽會、展覽會展示經濟的成就,技術藝術的發展,生產和消費的新潮,漸漸成為牡會生活中的一種盛事,它們具有歷史土宗教活動那樣的吸引力。各國政府很支持舉辦這樣的博覽會,作為振興實業,顯示財富和力量的一種方式。在近代史上,1798年巴黎第一個舉辦工業展打會。此後各國紛紛仿行,但基本上還限於一國國內的產品。1851年在海德公園舉辦的這次博覽會是第一個大規模國際性的博艾會。博覽會由英國皇家工藝協會主辦,協會主席是當時維多利亞女王的丈阿爾伯特親王。

新水晶宮於1866年發生火災,燒毀部分建築。又過了70年,即1936年再次發生火災,建築全毀,再也沒有重建。   

1851年的水晶宮在建築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 第一,它所負擔的功能是全新的,要求巨大的內部空間,最少的阻隔,以便安置許多龐大的工業產品,以及外域運來的奇花異木;它要同時容納眾多的參觀者在其中任意流動,這樣的功能,在工業革命前從來沒有提出過。

  • 第二,它要求快速建造。博覽會從籌備到開幕不過一年多時間,留給設計和施工的時間非常之短,為此必須採用新型材料,新型結構,利用工業革命帶來的新技術,才能滿足這些要求。水晶宮採用的鐵構件和玻璃都是由工廠大量生產,然後運到現場安裝,為此,自然要採用標準化、定型化的構件。水晶宮第一次大規模地顯示了採用工業化的預鑄裝配化方法的優越性。

  • 第三,建築造型大為節省。派克斯頓等人提出的建築方案和建造方法是當時最經濟的一種,按當時的價格計算,水晶宮內部建築體積的造價合每立方英尺一個便士。我們無從細算這個造價究竟有多麼便宜,但從水晶宮牆厚只有8英寸(20厘米)與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牆厚14英尺(約4.2米)比較,可以看出物力與人力的節約是相當可觀的。

  • 第四,從水晶宮的設計和建造過程看,只有熟悉和掌握有關的新材料、新技術的人員才能解決新的建築課題,建築師如果墨守陳規,不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就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 第五,水晶宮顯示了一種把實用、技術以及經濟放在首位的設計思想,這種要求有力地突破沿襲傳統建築樣式的做法。儘管在水晶宮的建造過程中,這一切是不得已的,是被逼出來的。然而也不是偶然的。相反的,它預示著時代發展的趨向。

  • 第六,水晶宮的建築形象向人們預示了一種新的建築美學質量,其特點就是輕、光、透、漾,它們與傳統磚石建築的厚、重、閉、實大相逕庭。水晶宮在當時得到不同的評價,一方面,許多建築師和高雅人士認為它算不上是ARCHITECTURE,僅僅是一CONSTRUCTION,意即不屬於建築藝術或高尚建築之範圍,而只是一個構築物;另一方面,它又獲得了廣大公眾和不帶偏見的專業人士的喜愛。當時的報導說參觀水晶宮的人群對它抱有像是對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一樣的尊崇的情緒,有人描寫在水晶宮裡的感覺如同仲夏夜之夢。

   如果將1851年的倫敦水晶宮同一百年後,即1951年在紐約建成的利華大廈(Lever House)加以比較,就     能感到那座已不存在的水晶宮真正是20世紀新建築的第一朵報春花。

   倫敦水晶宮引起公眾對玻璃和鐵構建築的喜愛。在它之後,歐洲和美國一些城市也建造起號稱水晶宮的建築,如1853年紐約博覽會的水晶宮。很多商業建築採用鐵和玻璃的屋頂。義大利米蘭的愛麥虞埃二世商場的商店街道上覆蓋著玻璃拱頂(VhtD,EmmanudIGallery,Mhn,H65-67)既擋風雨又有充足的光線,至今仍是居民喜愛的購物中心。1876年巴黎出現第一個有鐵和玻璃屋頂的百貨公司(Magasin,duBonMarch'e,1873-76,設計人L-CBoileau,A.Moisant,G.Hffel)。這些在當時都是適應城市大量人口需要的新型商業建築型式。

 

 

參 考 資 料

BOOK

Sharp, Dennis ed. (1991)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Architect and Architecture, New York: Whitney Library of Design. (Page 119)

20世紀西方建築史  (上冊)  ,吳煥加 (1998) ,田園城市 (Page 45-49)

WEB

http://www.hcs.ohio-state.edu/hort/history/088.html

http://www.bbc.co.uk/history/historic_figures/paxton_joseph.shtml

http://www.shigitatsu.com/PAXTON%20PG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