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宿舍

MIT Senior Dormitory(1947-1949, Cambridge, Mass.,USA)


基本資料:

1947-1949年,Alato奔波於美芬兩國之間,成了雙重國籍的國際性人物,於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的六年中,設計了一棟學生宿舍;基地面對的是校園的林蔭大道,另一面則臨著美麗的查理士河。


設計理念:

為消滅長條建築的延續感並得以自不同方向觀賞查理士河的優美景緻,將住宿空間及公共空間分開配置,並以流線的曲面造型擺脫一般學生宿舍的單調與擁擠感。


表現手法:

為了使住宿空間能夠觀賞查理士河的景緻,空間配置上,公共空間集中配置於臨林蔭大道的面,在此公共走道置於外邊,這些水平連結各房間的走道,被當作路過與成型空間的處理,還有樓梯,也以個別獨立的機能單元,空間上下交錯,有力的強調成一種獨立的建築特色;而住宿空間配置於臨查理士河的一面,牆面材質以暗色磚砌的彎曲牆面表現,更企圖強調宿舍視野之寬廣。

MIT1.bmp (371478 bytes)MIT2.bmp (399654 bytes)MIT3.bmp (397878 bytes)MIT4.bmp (394326 bytes)

圖片來源: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施植明教授


綜合評論:

Alato在貝克之家中,把公共空間的外牆處理成階梯狀的變化,並用心將樓梯作為獨立的機能單元,或許在此以可以看到粗狂主義的一種特殊手法。而另一面則採用流線型的表面,從視覺上來感受的效果頗大,但這些變化給予內部空間之影響只是局部的,雖然Alato企圖擺脫一般學生宿舍擁擠的感覺,但寬廣的公共空間,使得必須集中配置的住宿空間在使用上顯的壓迫。
此時Alato的牆被視為一種簡單的元素,他期望用元素去創造所欲塑造的「整體環境空間」,或許可以說查理士河成為機能外另一重心,他試圖用元素(外牆)創造空間;再之後不久的一些重要作品中可以看到其手法的延續,例如:西納斯阿羅鎮公所---以建築物包被空間。


參考書目:

黃健敏•黃婉貞(1975)現代建築家第二代,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賀陳詞譯(1988),近代建築史(Modern Architecture:a Critical History ),台北:茂榮圖書有限公司。
李俊仁譯(1975)一九四五年以後的建築(Jurgen Joedicke, Architecture Since 1945),台北:台隆書店。
武藤章譯(1983)G.A.世界建築NO.24、10、16,台北:胡適圖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