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Hans Scharoun

建築型態: 柏林愛樂交響廳

完成時間:1963

地點:德國柏林


基地環境:經過多次的考慮與思量終於選定市中心的西側,這個區域早在1946年即規畫為文化廣場,預定興建的國家圖書館與國家美術館等文化設施,並結合柏林愛樂交響廳與室內樂廳等音樂設施。對於這個戰後幾乎夷為平地的地區,只剩下一棟St Matthew教堂,周圍亦有公園綠地。

設計理念

Hans Scharoun試圖創造出新的紋裡脈絡,並帶動這個地區的重新發展,以教堂為整個規畫的中心軸線,並創造出廣場空間串連公園綠地Hans Scharoun對於演奏作重新的詮釋,打破表演者與聽眾之間的界線,他以觀眾圍繞表演者的概念,作向心性的安排,表達了原始的表演型態圍圈圈的方式,增進表演者與觀眾的參與度與親密性。

表現手法

平面規畫的概念並沒有一個清楚的軸線,而是多面形體,四周為挑空的緩衝空間避免聽眾、表演者、行政人員的動線不會互相干擾。大量體如有機般生長,外部亦有突出的形體表演台如山谷的最深處,觀眾平台則以疊砌出挑的方式圍繞,雖然為2200席次的表演堂,但是他創造出極佳的音響效果,同時拉近了彼此的親密度;為避免聲音的餘響過長與反射,在整形體上作了適度的回應而非只是量體的玩弄。整個設計不只技術層次的配合,同時有許的藝術作品巧妙地安排於各個空間,如鑲嵌玻璃,陽光透過不同顏色的玻璃彷彿是豐富的音符跳躍其中,在此Hans Scharoun重新定義了人、音樂、空間的相互關係。


SCH-1.bmp (408630 bytes)SCH-2.bmp (419574 bytes)SCH-3.bmp (419574 bytes)SCH-4.bmp (419574 bytes)SCH-5.bmp (419574 bytes)SCH-6.bmp (419574 bytes)
SCH-7.bmp (419574 bytes)SCH-8.bmp (419574 bytes)SCH-9.bmp (419574 bytes)SCH-10.bmp (419574 bytes)SCH-11.bmp (419574 bytes)SCH-12.bmp (419574 bytes)
SCH-13.bmp (419574 bytes)SCH-14.bmp (419574 bytes)SCH-15.bmp (419574 bytes)SCH-16.bmp (419574 bytes)SCH-17.bmp (419574 bytes)SCH-18.bmp (419574 bytes)
SCH-19.bmp (419574 bytes)SCH-20.bmp (419574 bytes)SCH-21.bmp (419574 bytes)SCH-22.bmp (419574 bytes)SCH-23.bmp (419574 bytes)SCH-24.bmp (419574 bytes)

圖片來源: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施植明教授

綜合評論

Hans Scharoun試圖創造出新的紋裡脈絡並帶動這個地區的重新發展除了文化設施外也加入其他商業機能,購物、餐廳等活絡地區的多樣性,但是並沒有實現,因此柏林愛樂交響廳成為孤立的個體,而無法成為全面的擴展,雖然創造了許多的戶外平台,卻沒有的實質活動產生。

其實此案最重要的影響,是對表演形式提出革命性的概念,進而影響到近代表演空間的設計,同時也創出音樂空間特有的形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