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告:


1998/10/13 課程前 課程後
課程項目 演藝廳幻燈片的案例介紹說明。 演藝廳幻燈片的案例介紹說明

 

 

課程前後

心得感想

→【1】各種表演型式的特色、空間型式及案例觀看感想的報告彙整。

→【1】對劇場的型式組合有較多種的認識和了解,並知道優劣之處。

→【2】了解數種表演型式的劇場、劇院在聽覺及視覺的差異。

→【3】色彩、材質的利用是平時不曾注意的,老師也藉由幻燈片講解讓大家也知道一些較不注意的事項。

1998/10/15 課程前 課程後
課程項目 針對舞台劇的錄影帶觀看提出重點及疑問討論。 校內攝影棚的參觀講解。

 

課程前後

心得感想

→【1】準備已看過的舞台劇資料及疑問點的提出。

→【2】提出下星期參觀新舞台可能面對疑問及討論。

→【3】口頭資料的收集上部份資料不明確,要向老師尋求資源收集。

→【1】藉由錄影帶觀看了解佈景及燈光的設置位置及種類用法的基本觀念。

→【
2】觀看學習大樓3F攝影棚的燈光設備及空間型式並舉例其它型式組合。


1998/10/20 課程前 課程後
課程項目 針對多功能演藝廳進行舞台四項重點的口頭報告。 1.照明 2.舞台

3.佈景 4.設備﹝硬體﹞

 

 

 

課程前後

心得感想

→【1】資料收集的彙整難以將整個統合。所以個人部份的了解有概念,其它則有些不明瞭的部份。

→【2】口頭報告的資料順序有不明膫之處,感覺上有點混亂混淆不清。

→【3】英文翻譯的資料收集上有不明確之處,故報告此部份覺得有些心虛。

→【1】照明設備的了解,老師利用幻燈片舉例數個案例及提供了未提出的口頭部份。

→【2】硬體設備的使用,經講解及圖片解說,不致有閱讀了書籍但不知所云的感覺。

→【3】佈景部份,則為錄影帶的解說及組員觀看後的配合說明,再藉由和老師的討論問題提出大致上基本的概念已有。

1998/10/22 課程前 課程後
課程項目 針對多功能演藝廳進行非舞台四項重點的口頭報告。

1.照明 2.空調

3.結構﹝特殊構造﹞

4.消防防火

 

 

 

課程前後

心得感想

→【1】資料彙整上,擔心報告的重點方向不正確。

→【2】口頭敘述的構造工法未能有較明確的案例分析,是項目中最沒信心的部份。

→【3】收集法規資料上,深怕閱讀解答出的意思出錯。

→【1】方向的偏離只有些許,老師在口頭報告中有提示或提出問題導正。

→【2】構造工法上的講解補充,老師有另外準備案例和幻燈片做講解。

→【3】資料上彙整不足之處,有另外提出數點疑問及給更明確方向要組員們去找資料,下週提出討論。

 

 

 

一周上課

心得彙整

由於平時對演藝廳的了解多限於眼睛所觀看到之處及聽覺→音部份,但其內在使用方式都未有深入了解。故資料收集上,雖部份有較齊全的資料,但面對口頭報告時則有些順序的講解或說明上有不明之處,感覺上又要試圖說明所整理統合的資料,所以有點緊張。

問題的解答收集上不足怕老師誤認未花時間收集資料。
原本上課前的資料疑問之處,都在老師的講解及組員的討論得到較明確的概念。老師也儘量藉由校外教學參觀帶同學們到現場講解及觀看,並配合提出的疑問做回答。另外提供一些我們未注意或收集不足的資料,感覺上師生互動討論學習過程不錯。


1998/10/27 課程前 課程後
課程項目 教授電腦  
1998/10/29 課程前 課程後
課程項目 演練八種不同型式的觀眾席排列方式﹝需符合人體舒適性﹞。  

 

 

 

 

 

 

  課程前後

心得感想

→【1前排座位與舞台的距離高度應如何訂定出。

→【2座位前後錯開的排列方式及抬高的抉擇有所疑問。

→【3觀眾席座位安排上如何得知達到視線與視角的基本要求。

→【4舞台的方式鏡框式伸展式的設計如何與觀眾席配合。

→【5法規逃生部份,解讀上有不清楚之處,故移轉設計實質面上有所難處。

→【6觀眾席如何設計因應多種表演而改變的座位型式。

→【1了解前排座位的高度及距離該如何訂定出。

→【2微弧型的排列方式可增添視覺觀賞上的效果。

→【3將構想具體化的表現並討論各人想塑造的空間或理想概念。

→【4空間的使用設定為多項使用以增添空間使用頻率及活力。


1998/11/3

1998/11/5
課程前 課程後
課程項目 各組案例分析  

 

 

 

 

 

 

 

 

 

 

課程前後

心得感想

→【1針對入口過渡大廳的設計,因為是自我判斷解析故有所不確定感及疑問處。

→【2開天窗引光的設記手法,資料上無任何較為詳細的文字或圖面,所以不了解有任何用意及光線的位移濾光等問題。

→【3動線的使用分析在設計案例上解讀有些許的衝突不明瞭之處。

→【4舞台機械的分類及觀眾席機械的使用及架設,在閱讀資料上皆有不知所云之處。

→【5法規上針對演藝廳的逃生部份有疑問之處。

→【6後舞台的分類及使用型態以及空間型式、面積大小有疑問。

→【7觀眾動線的區分及空間層次的處理手法提出討論。

→【1案例分析的環境反映,使我們看到另一種過渡空間的處理手法以及造型反映配合當地環境的設計方式。

→【2燈光應用上,討論出引自然光的手法及開窗引光濾光及使用間接照明的方式。

→【3主空間與附屬空間的組合以及空間結構上的分類─製作部門、候演部門、布景道具存放、事務部門、觀眾服務部門。

→【4動線的重要分析講解─觀眾、行政人員、表演者、工作人員。

→【5量體的表現方式參閱了數種的型式:三角結構、低斜雙屋頂、虛實表現、浪版曲線結構、圓筒及圓弧狀以及較為特殊結構型式。

→【6了解主、後、側舞台的使用如後二者可作為換景、換場、候演、物品暫存、監督、伴奏或背景音樂演出空間。

 

 

 

 

 

 

一周上課

心得彙整

針對六個性質、使用人數相接近案例,進行深入了解及提出個人觀感或看法。由於有些資料收集不足,僅以個人的猜測或組員討論後整理出資料,所以有點不明確之感。在分析有疑問或不明瞭之處皆記錄下,在課堂提出問老師或者組員討論。 試圖從一些圖面文字資料上推想設計者的初步想法,和在空間設計手法或量體表現上的趣味性,在討論過程聽到及看到一些不曾注意或者不同於相關設計手法的表現方式,藉由提出疑問及嘗試以個人圖解表現的方式去重整資料,不僅只是閱讀,更是增加自我對設計的判斷、看法,更了解不只是閱讀正確資料,更重要的是將其反應在設上。




日期1998/11/19

上課前:


一•機能空間上處理的似乎合理,但在構想上缺乏賦予的企圖心。


二•量體過於集中,未達到當初想以主空間破碎包圍副空間。


上課後:


一•量體上處理過於一般化,可就其內部空間【劇場表演】檢討及參考三度空

間。


二•環境考量上,可就立面向背問題做思考,因為處在公園,人潮視覺來自四

面八方,應該沒有所謂正反面之差異。


三•劇場的表演型式應先確定使用伸展或鏡框式舞台,並考量其表演者工作人

員的動線及其它附屬空間的合理性。


四•觀眾席人潮出入方向和方式以及接駁至戶外的容納空間,此過程和戶外關

係上可採用剖面或下陷廣場做思考。



日期1998/11/26

上課前:

一•感覺設計構想上薄弱,甚至有些許疑問應該有些許疑問應該注重的重點何

在?

二•基地的環境融合讓自我有種可有可無之感。

三•量體上的處理似乎未達到以三度空間做考量。

上課後:

一•基地環境【大安森林公園】的特色以及選定的位置和設計在關係中的連接

性相當薄弱,可試圖尋找一些元素或在分析上回頭再檢討。

二•空間秩序性大多的元素做表現,可採用一或二種大構架想法先做,避免

將所有想法一次試圖放入。

三•賦予主體的明確性、個性化較缺乏,可就其環境、劇場、都市紋理、機能

給予想法有所連接。


四•同心圓的設計即使和基地關係脫開,仍依舊可存在,故其考量此缺陷並在

虛實空間的表現上圓心點可偏一邊處理,進而串連其它機能空間。

五•空間【民眾】與空間【劇場】的交集點,在轉換上有不適切之處,空間分割上將其破碎,未保有完全。



日期1998/12/3

上課前:

一•由於先以量體操作,故為固其美觀,在工作空間與舞台的動線有相接之處

混淆不清。

二•量體的主從及整體空間秩序性在操作上有達不到的感覺,尤其以空間秩序

性的組合更不佳。

三•結點設計的收法曖昧不清,但不知可如何改進?

 

上課後:

一•入口廊道與大安森林公園主入口的相交點,可考慮以虛、實空間做轉接

,雖以斜牆面、假圓弧牆做入口意象,但嫌薄弱應加以形式造型塑造。

二•廊道形式及趣味性應賦予細部想法,或藉以剖面操作感受空間及合理性。

三•廊道在量體表現有不明確之處,可採用其它空間脫開或藉以過渡形式轉接。

四•主、次入口的動線,可改變原公園的設計並配合弧線做設計。

五•動線可採以三度空間或以地下停車場進入解決。



日期 1998/12/10

上課前:

一•設計過程中,似乎過於被量體所侷限故有種跳脫不開的感覺。

二•構想中量體的尺度性、美感性常犧牲了使用性的合理性。

三•動線上的使用者區分不夠清楚。

上課後:

一•可試圖採用原對角方式,將其格子設為長寬比例,在其中按原構想做比例

只是需注意虛實空間表現。

分割,只是須注意虛實空間表現。

二•廊道材質採用虛體─玻璃面,雖然可達到所想要的構想,但面對現有氣候、

環境可更改成另外型式或材質。廊道尺度過大化,缺失也雷同可換成另一

種思考角度採以原構想,只是換成更親切性的尺度。

三•空間機能性的安排太遷就於量體在外表現,過份在於想法卻犧牲了機能性

的使用,需回頭參閱之前的設計作比較。


日期1998/12/17

上課前:

一•入口之處的強調性【廣場】大過於缺乏,模型量體上感受不強。

二•動線表演者觀賞者行政人員的區分不明確,由於觀眾的的出入口三處方向,

故在設計上常有曖昧不清的疑問,從三度空間上做檢討似乎有不明白之處。

三•主表演空間的量體過於龐大,採用下層懸空處設置水景,並配合原公園水

池設計不知有何問題之處。

 

上課後:

一•讓觀眾直上二樓進入音樂廳【劇場】,入口三處方向皆如此。一樓部份採以

行政、表演者空間並將其它主動線設置於此。

二•不要受量體構想所侷限,將主入口進入的人潮方向量體去除,可設置廣場。

並配合之前的構想【開闊性的視覺】作設計。

三•量體的表現可考慮另一項議題→公園四面皆為正立面,毫無正、背立面之

分,故其量體表現可採用一個量體做框架再做變化。

四•多功能表演室與音樂廳【劇場】的座位型式及變化型式,依其不同表演的

排列方法要將其確定。

五•水景可藉由原格子狀做設計;樓梯的變化方式可採跳一個做不規則變化。


期末心得:

這一學期的設計題目是多功能表演廳,【音樂或劇場二者選一為主】在這之前沒有操作此設計類型的題目,甚至對此類型的空間型式與組合都是片面的了解。在這個設計操作的過程中,一開始老師將其表演性質分為八大類型,讓每位同學針對其一做分析介紹,讓同學們以最迅速的時間了解各表演性質的特色及內容。並利用二、三週的時間講解與討論音樂廳、劇場的音響視覺課程,並依其分為舞台與非舞台的設備項目,讓我們查詢資料並與同學作分析、討論。後續動作則為每人選其一、二個案例分析,可就其特色、觀眾席、視覺意象、結構、空間組織做深入的案例分析。在這前將近一個半月的過程中老師的立場是希望讓我們對其設計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再去著手設計,而非一般像以往第一學期發題目即為開始作設計,而整個設計方向即為著重做一個“很棒”的設計。但整個學期過程中,似乎不知道從中學習到什麼?感覺上只是做一個不一樣類型題目的設計案。

在多功能表演廳的設計案中,我想老師和以往的設計老師有所不同的便是他讓我們有很多的時間去做設計前的了解和討論。即便是一個觀眾席的設計和注意事項以及和空間組織上的安排都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老師不會給一個固定模式或設計答案準則給我們。我們每個人提出的設計主題及注意關心的事項皆有所差異,但在整個操作過程中至少不像以往同一設計題目整組每位學生幾乎樣式、平面皆為相似,感覺上好像是做同一設計案。

在設計過程中所持的設計想法,曾經讓自己陷進一個“型式”的圈子中,在堅持設計想法中曾忽略尺度、人性及空間秩序。一剛開始師生討論過程中,各自有所堅持和注重的項目,也發生過無法體會了解老師所給的建議,而是一味的做自己想要的設計案,在溝通的過程中,我想江老師給我的是,堅持原有的想法和設計,但從旁的給我一些有關的設計的指導或是相關資料。比較以往老師有些部份則是要求學生要依照老師的建議依樣畫葫蘆,或是針對其設計給予口頭上的批評,但實質上卻是無法提供學生了解其意思。

我想以此設計操作過程中,老師授予我們有關他專攻領域的知識,並讓我們可依其自己提出的想法做設計,即便是有時彼此想法上無法相容,但是可以感覺的是他會試圖站在你的想法上,思量如何解決之道。如果不得不更改其設計的方向他也會在溝通的過程中與你討論、商量其另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