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 Nouvel

努維爾, (Fumel, 法國Lot et Garonne, 1945/ )


生平簡介

努維爾(Jean Nouvel)於1945年8月在法國西南部的Fumel出生,以第一名畢業於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建築系(ENSBA)。母親是英語老師,父親是歷史學家,雙親都從事教職工作。努維爾小時候因為父親轉任校務行政管理工作的關係而常常搬家。

1953年,在努維爾八歲時搬到了Sarlat這個有著許多從中古世紀就存在的建築物與街道的城鎮,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努維爾注意到建築物上的雕刻與刻記著這棟建築是藝術《here is art》與那棟建築是寶藏《there is the treasure》的銘記,因而對建築產生濃烈的興趣,並質疑為何那會是寶藏;對努維爾而言,寶藏應該是珠寶或是一大箱的寶物,而不是這些建築物。但是努維爾的父親告訴他說:「這裡所指的寶藏就是歷史的紀念物--建築。

努維爾的父母希望他成為數學家、語言家(法語)或成為一個專業的工程師,當時努維爾在學校所接觸的幾乎都是數學、歷史、幾何學與法文,而藝術則還無機會接觸;直到努維爾16歲的時候,遇到一位教他繪畫的老師,才開啟了少年努維爾的藝術心靈。於是,努維爾向父母要求要去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 Arts)唸書,但遭到父母的反對,理由是因為藝術家通常並不能維持實際的生活需求;因此,努維爾採取折衷的作法--學習建築,而將當畫家的想法先置於後頭。

1966年努維爾便啟程前往巴黎的美術學院參加入學考試,但不幸的是,他未能通過入學測驗。但運氣並不是永遠這麼壞,努維爾20歲時,因為參加國家競賽獲得冠軍而得以進入美術學院就讀。因為生活的關係,努維爾必須賺錢,進入了Claude Parent與Paul Virilio的事務所中工作。一年後,Parent給了他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案子,努維爾當時真是震驚,也感謝老闆的賞識;這個案子是在巴黎近郊Neuilly的一棟80層的公寓,努維爾非常的認真與努力,遇有不懂的,就向人請教,使他對建築的瞭解進步很多。這棟建築在努維爾23歲的時候完成,可以算是努維爾第一棟設計的建築。在努維爾25歲時Claude Parent告訴他:「世上還有很多東西等待你去學習,是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於是努維爾離開了Claude Parent的事務所,並開設了自己的事務所。在事務所剛開的前幾年裡,努維爾靠Parent提供的幾個小案子過日子,在1971年亦與Claude Parent合夥,並參加各種競圖案,其中包括了龐畢度中心(入選為具藝術的作品),亦得到首屆新建築集合住宅競圖首獎(PNA),而在1972得到法國國家建築師資格。在這段期間努維爾透過Claude Parent的引介認識了藝術評論家George Boudaille,這讓努維爾能參與兩年一次的藝術博覽會館設計,再那段設計的時間裡,使努維爾接觸了藝術及視覺藝術的世界。

1972年雷澤能(Gilbert Lezenes)、1981年索利亞(Pierre Soria)分別加入努維爾的事務所,而在事務所亦完成許多建築及都市規畫案,其中在阿拉柏世界中心的競圖案當中以上二位亦是設計的成員。

1977年努維爾為建築師組合的創始者,亦為在巴黎為了某些特定地區再開發的國際會議創始者之一。

1979年努維爾為建築師公會創始者之一,同時亦為巴黎菜市場社區規畫中的主要顧問之一。

1980年為建築雙年展的創始者在龐畢度中心首次舉行,而在1984年此會在拉維列特的屋架棚舉行。

1983年其擔任巴黎歌劇院建築顧問,同年亦得到建築學院(Academie d’Architecture)所授予的銀質勳章及法國布宜諾司艾利斯大學(Buenos Aires University)頒贈的榮譽博士學位。

1986年獲得里昂歌劇院競圖首獎,而這設計案亦在許多國際雜誌上發表、刊登。

1987年是努維爾建築生涯的全盛時期,尤其以阿拉柏世界中心這作品獲得法國第一等獎,同年亦獲得建築協會所授予的銀質獎章。

1990年獲得Hotel Saint James的建築優秀獎。

1991年當任法國建築學會(L’Institut Francais d’Architecture)建築研究所副所長。

1993年因(里昂歌劇院)Lyon Opera House案子而得到法國最優秀建築獎。

1995年加入英國建築師協會(RIBA)名譽會員。


建築成就

在努維爾接觸藝術博覽會及與Claude Parent和Paul Virilio共事經驗的兩項因素,促成了努維爾未來的創作態度,並使一個年輕建築師得以成長。努維爾第一棟真正被認可的建築是位於Bezons的瓦勒•聖母院外科醫學中心,當時在巴黎受英國圖像派(Archigram)影響的龐畢度中心正好興起,主張將建築物中所有的構件都表現出來,這點與努維爾的作品恰恰相反,從這棟建築的外觀就可看出,結構完全隱藏在光滑的金屬表皮下,無法看到結構、設備管線等。在此,努維爾對科技的應用並不在構造上,而是象徵性的運用方式,反映出時代的前瞻理念:工業、速度、現代性。

當密特朗總理當選後,努維爾獲得一項偉大的計劃----阿拉伯世界中心,這棟建築的興建後,使得努維爾在法國的現代建築上獲得了很大的肯定,並且改變了他的建築世界。當時歐洲的建築有兩個趨勢,一是歷史主義,另一是柯布派的追隨者(也算是另一種歷史主義)。努維爾支持現代性,就如同Norman Foster、Richard Rogers等人在英國,或其他在日本、美國的發展一樣。因為在某方面而言,阿拉伯世界中心似乎成為法國現代建築的一個典例,與英國所定義的高科技建築(Hi-Tech)有某種程度的不同。努維爾的現代性與英國的高科技建築最大的不同在於:建築結構的外露性,如果你重新審視阿拉伯文化中心,你會發現這棟建築從未表現出如何構成的,它的外表是光滑的,結構則隱藏在光滑的外表下,雖然採用現代化的營建技術,但這棟建築卻表現出一種象徵的符號及隱喻,這棟建築並不像英國的Hi-Tech一樣要建築展現、外露出結構、材料及空調管線。

法國的現代化建築,實際上與密特朗執政時期及由他規畫的那些偉大計劃有非常密切的關聯,這種情況也與英國的高科技建築有極大的不同,那牽涉到政治權力的問題,因為前總理季斯卡是個歷史主義者,他並不太喜歡現代主義,而密特朗則正好相反,大力鼓吹現代化。

努維爾認為未來科技將越來越多樣化,城市也會越來越擁擠,都市一直在改變,任何事也都會改變。設計的過程將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響,這個時代的建築師應該瞭解那些依然相信能夠靠自己的意念獨立做設計的方式已不復存在了。而第一個瞭解這種現象的是柯布,我們可從他在「邁向建築」書中看到火車、巨大的穀倉、飛機等圖片,柯布似乎提出了對建築的疑問。從維楚維斯直到柯布為止,建築的教育與文化都在教我們如何調配的方法,就如同煮菜一樣,你必須要有特殊的原料,將他們放在一起,並調配成一道佳餚。因此當新的材料產生時,城市並不再是由石頭、鐵或塑膠所組成,建築師必須嘗試創造新的建築。


重要作品

L’institut du Monde Arabe, Paris, France. (1981-1987)
Opera House, Lyons, France. (1986-1993)
Vinci Conference Centre, Tours, France. (1989-1993)
Fondation Cartier, Paris, France. (1984-1994)
Galeries Lafayette, Berlin, Germany. (1991-1995)
Lille* Centre Euralille, Lille, France. (1991-1994)
Cultural and Conference Centre, Luzern, Switzerland. Second Project. (1992)
Law Centre, Nantes, France. (1993-1997)
Saitama Arena, Tokyo, Japan. (1995)
Tenaga Nasional, Kuala Lumpur, Malaysia. (1995)

參考資料

Oliver Boissiere (1996) Jean Nouvel, Paris: PierreBayard Press.
Yoshio Futagawa, Takashi Yanai (1996) GA Document Extra 07 Jean Nouvel, Tokyo: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