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stave Eiffel

艾菲爾,(Dijon,1832/巴黎,1923)



生平簡介

西元1832年出生於Dijon,1923年逝世於巴黎。早年他的興趣是化學,且曾立志成為一位化學家,因於他叔叔 Jean-Baptiste Mollerat及Michel Perret所從事的化學工程及鋼硫化物的影響,當他離開 Dijon時,心中打算在求學後一定要回鄉到Mollerat的工廠做事,於是選擇了化學工程研修;但卻又因為Mollerat的工廠解散,而使得他的求學計畫面臨抉擇。轉而學習治金術,並在1855 年在他姊夫Joseph Collin的鑄造廠見習,1856年開始,任職於由鐵路工程工程師Charles Nepveu所設立的Nepveu工作室,並在靠近Bordeaux的Garonne河上建造了首座的鐵橋。 1864年升職為顧問,1865年為了監督交付給埃及的火車頭,讓他有機會去觀察研究蘇黎世運河,並親眼目睹Giza金字塔--象徵絕對完美結構的石作紀念碑,對於他日後在鋼骨結構上的成就有相當大的啟發。

1867年在位於巴黎郊區的Levalois-Perret開設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這時他已具備了相當的經驗。他瞭解與傑出人物Nouguier和Koechlin合作的重要性,由於他引進新技術,所以他的公司與外國一些大公司競爭時都能無往不利的接到案子。接下來的二十年間他建造了無數的橋樑,多半是給鐵路使用的,而工作地點也不止於法國,更遍及歐洲、 南美、甚至是中南半島。他逐漸發展出一種利用金屬板形成類似蜘蛛網般的拱形,能夠 跨越數百英呎的長度。這樣的經驗是促成他日後能夠在1889年建造巴黎萬國博覽會中跨距達165公尺的巴黎鐵塔原因之一;在此之前,艾菲爾早已是1867年到1878年兩屆博覽會的鋼骨工程顧問。 於1867年他最大的貢獻在於研究如何更有效及經濟性的利用彈性的鋼骨。此外,在1885 年更幫助雕塑藝術家Bartholdi建造,豎立於紐約港中自由女神像的鋼骨架。在1893年,艾菲爾的事業後來因為他的合夥人Ferdinand de Lesseps在巴拿馬運河 事業的醜聞影響,雖然他最後經由法院的判決還自己一個清白,卻也挽回不了他的聲望; 自此直到他1923年逝世為止,他再也沒有建造任何作品了。甚至選擇從他自己建造鐵塔鋼件的Levallois-Perret事務所退休。在剩下的十年裡,他在位於鐵塔頂層的私人研究室裡,建造了首座氣體研究室及風洞實驗室,研究並發表有關流體力學的論述。

建築成就與影響

艾菲爾有三個主要的設計,第一為在葡萄牙臨近奧波多,跨越斗羅河的Mariapia大橋(1877-1878) ,第二為法國斷層中心,鄰近Garabit的Truyere大橋(1880-1884) ,第三則為巴黎市中心的艾菲爾鐵塔,其中以艾菲爾鐵塔最為有名與最具爭議性。

艾菲爾鐵塔最初在1884年由Stephen Sauvestre提供原始建築概念,Maurice Koechlin及 Emile Nougier進行結構工程計算;然而,經過超過一百多人的參與,才在1886年定案。此時艾菲爾的聲勢正如一個成功的橋樑建造者般,把帶領自己走向勝利。工程開始於1887年一月,在建造期間引起了多方的嘲笑及抨擊,在反對聲浪中較具代表性的有:設計巴黎歌劇院的建築師 Charles Garnier,畫家Bouguereau、Meissonier,作曲家Gounod,作家小仲馬(Dumas fils)、莫泊桑(de Maupassant)。 人們批評:『即使是商業資本主義的美國也不會發生這種事!(which even commercial Americawould not have)』,『對巴黎是莫大侮辱!(whihout a doubt the dishonorof Paris)』。儘管引起了一陣近似瘋狂的批評,鐵塔依舊順利建成,並於1889年五月十五日正式開放;剛好是萬國博覽會舉行時,將近兩百萬名群眾參觀了艾菲爾鐵塔,足以說明它那不凡的吸引力。它的成功來自於艾菲爾的工程才華,利用許多的輕型構件構成;由於露空的緣故,讓它足以抵抗如此叫人難以置信高度下的風力作用。然而,它並不只限於工程上的考量,他在底層由四面巨大拱門所圍塑的結構,無外力輔助支撐,正顯示了艾菲爾想藉此教育一般大眾,大跨距結構的合理構成方式。

艾菲爾在晚年繼續對構成他的巨型構造體的最困難問題”風”做深入的研究。自1910年起他獻身於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在1911年成立適用於航空工業需要的第一座風洞實驗室,在1918年首次以飛機做風洞試驗。


重要作品

1876 Pia Bon Marche(with Louis-Auguste Boileau),Paris
1877-1878 Mariapia Bridge over the Douro Oporto Portugal
1880-1884 Bridge over the Truyere
1885 Garabit France 1884 Dome of the Observatory Nice France Statue of Liberty Eiffel Tower (自由女神像內部結構) New York
1887-1889 Eiffel Tower,Paris


參考資料

1.Prevost,Jean (1929)『Eiffel』 Paris:Reider
2.Poncetton, Francois (1939)『Eiffel:Le magicien dufer』 Paris:Tournelle Besset Maurice (1957)『Gaustave Eiffel』 Paris:Hatier
3.Harriss Joseph ,(1975)『The Tallest Tower:Eiffel and the Belle Epoque』Boston: Houghton Mifflin
4.『Eiffel Alexandre Gustave』 Encyclopedia Americana Americana Corp (1961)
5.『Eiffel Tower』 Encyclopedia Americana Americana Corp (1961)
6.『Eiffel Gustave』 Macmillan Encyclopedia of Architects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82)
7.H. Loyrette 『Gustave Eiffel』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Inc New York (1985)

參考書目

1.Lampugnani Vittorio Magnago ed The Thames and Hundson 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e London :Thames and Hundson
2.Placzek Adolf K. ed Macmillan Encyclopedia of Architects New York:The Free Press
3.Sharp Dennised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Architects and Architecture New York:Whiteney Library of Design
4.Wilkes Joseph Aed Encyclopedia of Architecture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