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析

(一)

作品名稱:Fagus Factory 

建造時間:1911-1913

建造地點:德國 Alfeld-an-der-Leine

建築設計:Walter Gropius

基本資料:

1911年,葛羅培斯開始建造位於Aifeld an der LeineFagus製鞋工廠,法格斯工廠的辦公大樓屬於磚石建築,前面是柱子,後面是承重的牆壁,只有樓地板才用鋼樑。其設計形式觀念,中間柱子的外牆是非承重的,從鋼結構中懸出薄皮。金屬格條在結構上並沒有用途,僅是用來固定玻璃和窗框而已。Fagus工廠乃說明了現代建築的基本原型來自於特殊形式的觀念。葛羅培斯成功的創造一種新的工業建築形式,而且同時搶先發現了帷幕牆,這種東西成為高層建築中一項最重要的形式構件。葛羅培斯覺察到,現代建築的形式,必須與磚石結構區分,「從邏輯上來說,他以使用玻璃牆和堅固的角隅支撐,使角隅非物質化」。美國評論家希區考特稱此建築物是戰前最進步的建物品

設計理念:

平面配置和量體型態依生產上的需要而產生,平面打破了對稱的形式,平屋頂沒有挑簷,他的設計顯然比貝倫斯為通氣公司所做的設計更先進,轉角部位利用鋼筋混泥土樓板的懸挑性能,不用任何支撐,立柱縮減到狹長的鋼帶,這種手法以後被重複的模仿。在長約40公尺的牆面上除了支柱,全是玻璃窗與金屬板做的窗下牆,輕薄建材組成的外牆改變了磚石沉重的形象。與過去以往的工廠建築截然不同。

綜合評論:

Gropius作品的重要特點就是,(1)非對稱的平面構圖;(2)簡潔整齊的牆面;(3)沒有挑簷的平屋頂;(4)鋼與玻璃的新穎處理手法,常見的室內外空間絕然分開的現象消失了;(5)取消轉角的柱子。

設計特點使室內的封閉空間不會與室外隔離.處理手法和鋼筋混泥土的性能一致,符合玻璃金屬的特性。正如萊特於1901年所說,這種建築輕盈感是十九世紀工程師最高的藝術功績。貝倫斯建造的廠房像是紀念館,Gropius的廠房簡明,更能表達人性。

 

參考資料:

現代設計的先驅者 Nickolaus Pevsner 1993 建築與文化出版社

近代建築史 約迪克著 1991 台北 臺隆書店

時間.空間.建築 基提恩著 1993 台隆書店出版

吳煥加著,(1998) 二十世紀西方建築史,台北,田園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