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理論----解構

學生:二建三 A8713026 徐小芳

指導:施植明 教授

“超越安居之欲望的建築”之讀後心得與整理

前言

在此篇文章中Derrida所要探討的,是顛覆與打破建築基型所界定出的制度化體系以及大部分

當代建築所樹立建築旨意權威視覺化,強調建築的思考的方式並不是單一路徑,“有一種『解

構過程』已經建立好一陣子了,這是一種想要使自身免於哲學史所提出的「物理/技藝/神/

人、哲學/建築」對立的努力。 Derrida解構分析並質疑這些被制度化、並會限制思考的概

念,在屏除對立之外的去追求本身真正的思考,似乎與現象學期望將人的主觀意識抽離,而

達到追求事物的本質的目的是相同,只是現象學是一種還原<回到事物本身>的過程,而解

構是質疑分析並拆解釋事物本身。解構並不是片面的對於建築結構給予拆解,而反向思考地

去質疑它的基礎、前提、範疇、甚至是其本身。

 

Derrida在此篇文章中所提出的幾個重點,皆可明顯看出其對於整個西方思想結構的批判。

1. Dedauls迷宮---脫離系統限制,在建築思考上被制式化的影響

2. 巴比塔---尊重各種不同可能性的價值。

3. 歷時性---時間是建築的空間化。

 

迷宮---“無法提升至道的思想,似乎把你困在一個永遠無法逃遁的迷宮之中“,Derrida所強

調道的傾向於海德格所謂的odos,道(way)<在西方社會是一種價值觀與宇宙觀,價值觀是

從人的角度去作的思考向度,宇宙觀則包含自然一些非人為的超思考向度,有時候是人所不

能理解>。“當無法提升至道的思想,即是思考體系不能了解論道的後設語言(meta-

language),此種語言的道永遠對建築與可居性有一種特定的指意,這種持續的『移動的存

有』,這種道的可居性的價值似乎把你困在一個永遠無法逃遁的迷宮之中“。即是當『移

動的存有』思想本身的價值性過於狹隘的時候。而迷宮的另一層的意義,是急欲跳脫系統的

限制,人總是努力地使這個世界制度化與統一化。在Derrida文中所提到喬依斯(Joyce)的

Dedalus迷宮,則是對於當前制式化過度的一種省思。他對於『移動存有』的價值給予正面的

評價,尤其當時代的思想過於狹隘與制度化時。

 

巴比塔---“絕對拒絕的不可能“,尊重各種不同可能性的價值---“天空有待於一個命名的行

動來征服,這個命名乃是與自然與嚴密不可分“,每一個時期的當代建築都被刻意的視為正

統的想法,但為何這些想法都是短暫的,最後都將會淹沒在時代的浪潮之下。價值觀會隨著

時代改變,現代主義的出現在於一種速成的價值觀之下,而忽略本身文化形成的過程。巴比

塔正隱喻著此種文化的價值觀以及企圖打破大部分當代建築所樹立建築旨意權威視覺化,並

追求絕對支配以突顯自己的企圖,而當此種意圖成功的時候,建築也就沒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而Babel「混淆」即是一種建構到解構的過程“設使那個塔被建成了,那麼將再也沒有建築了

,只有塔沒建成,才使建築成為可能性“。

 

歷時性---建築不是一個空間的問題,而後一個「無上」的經驗,這個經驗不在於更高,而在於一種比空間更更古老的意義,也因此,時間是建築的空間化 。建築的表情是有歷時性的,因為它空間化的表情包含了時間的向度,Derrida所強調的時間是建築的空間化,除了空間本身的場所意義,同時存在了文化的價值;建築的歷時性,是希望在經歷時間之後從空間實體所殘餘的部份,去解讀的空間。強調空間背後的真正語言是時間,而此種時間又可以解讀成為文化傳承,因為我們在探討文化的同時,多是帶有時間軸度的,“每一種文化都有一種不同的與建築事件的關係。瞭解這點就賦予一個任務,縱然他不是被保存在其可見的形式之中。場所是渴望可認識自身之處,是渴望生存之處。““ce qui alieu,c’est le lieu 【所發生的正是場所】“。

 

感想

在閱讀完此篇文章後,對於Derrida的解構想法比較上學期當代建築中的解構較片面上的思

考,解構是對每一時代潮流的形成,甚至是制度化過程的反向省思與通盤檢討分析。在建築

領域中,解構提供的並不是一個單向的思考形式,而是多元化的;而值得省思的是,在我學

習建築的過程中,解構的思考模式是否會對自己在作設計時有所幫助,是否會激發另一種思

考空間,是自己急欲想去嘗試的。

解構並不是否決任何的形式或思想的存在,而是提供另一種思索的空間向度,就像巴比塔或

是迷宮,只是期望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與尊重不同的文化價值,對於探索價值的肯定。每一種

思想在解構的領域裡都是被接受與認可的。

 

閱讀資料:

Derrida, Jacques (1986/1989) “超越安居之欲望的建築”,陳志梧譯,逢甲建築,26,1989,pp.9-14。

 

學習心得感想

學習結束,若要回顧每個討論章節,印象最深刻的部份,還是一開始與老師談論現象學時,

蠻能激發大家的思考與討論興趣,老師一直強調這是一門訓練讀書與表達的課程,可惜的是

自己並未能真正落實,但若就整個學習過程的最大收穫,是在討論的過程中,對於同樣一件

事物能聽到不同的想法與看法,其實這也是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自我質疑的地方,事物價值的

認定有太多的層面與角度,也許今天你看到這個層面,透過老師與同學的詮釋,又可以聽到

另一種解釋方式,我想這是這門課程給我受益最多的地方。

 

小小建言

剛接觸此課程時,以為老師在對於理論研究同時,會特定配合落實此理論的建築學派進行討

論其設計如何根據此理論成形,在課程上的確學到非常多的理論與學說,但可說多學不精,

每種理論接觸的只是皮毛而已,畢竟各種理論都有它博大精深之處,若能針對幾種理論,再

以理論配合建築學派的的討論方式影響,我們的學習效果必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