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penter Visual Arts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Cambridge

劍橋哈佛大學視覺藝術中心


建照時間:1961-1964

建造地點:美國劍橋麻省, 24昆西街

    U.S.A  CambridgeMass24 Quincy Street

建築類型:公共建築

基地環境:藝術中心是在哈佛大學主要的校區裡,在哈佛庭園的對面。這個藝術中心是一個學生充滿時髦與咖啡座在此的夢

                         想。 (圖一,區位圖)

基本圖面:

平面(一樓.二樓.三樓.四樓.頂層.地下室)

立面(東向.西向.南向.北向)

剖面(東西向)

設計理念:

        這個建築物像是一個有機形體的隱喻,兩個工作室看起來像是兩個彎曲的肺臟或心室,而坡道和階梯像是中間流動的循環系統。(圖二)

        這個建築的外觀混凝土外表很平滑;高且細長的柱分離了室內空間。一座大的且彎曲的坡道把這個建築一分為二,這坡道並且結合了主要的階梯和展示空間。

        這個基地是柯布認為難處理的,構成他解決方案的基礎是他自己的建築詞彙與畢生對都市的觀察力。這個建築的大門像是意味著從老哈佛庭院穿過這個藝術中心的路徑跨越Prescott Street到未來大學的校區建築,是一個受歡迎且親切的路線。他已經預先能想到當這建築物蓋起來時,會連接這都市的循環路徑,他的存在將有益這個都市的循環。(圖三,配置圖)

 

表現手法:

        底層的獨立支柱,建築物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層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地騰空,留出獨立的支柱。(圖四,二樓以下部分挑空)

        立面顯示有如雕刻般重複使用大量的型式,而他以前從不云許這樣大量的形式重覆出現在建築物的外部。

        他把相似的要素用意想不到的空間結合起來(圖五,兩個空間利用中間的坡道結合)。這個坎上玻璃的窗戶、遮揚版和通風的格窗構想是引用他在印度為了因應當地氣候所採用建築上的控制手法(秘書處的出口)。(圖六,東向重複形式遮陽版)(圖七,太陽角的計算與遮陽版角度)

        坡道貫穿視覺藝術中心從前到後沿著外部主要的道路路線,像是一個把室內與外部空間組成在一起且有豐富路徑變化的建築。(圖八,坡道進入建築物內部)(圖九,坡道貫穿建築物,連結室內與室外)

        柯比意利用坡道和樓梯來製造空間的樂趣,以及連接垂直動線的手法。柱子是一個細長的圓柱體,牆面粉刷成光面,在樓層之間,採用了斜坡道,增加了上下層的空間連續性。(圖十,內部引導上2樓的坡道)

        他要求這個坡道的頂點是主要的入口,且旁邊有行政辦公室和畫廊。

        柯布在這個設計中,他拋棄那粗糙看起來有裂痕的混凝土表面,最後他要求這個混凝土的完成表面沒有任何的痕跡與突起的任何模版的線條。運用現代化的材料,如鋼筋、石料、混凝土等來做為整個建築物撐架,柱距及窗框等均運用相同的模矩。(圖十一,柱距模距化)

        (圖十二,屋頂天窗)(圖十三,天窗下空間)

 

綜合評論:

        這個建築物是修正他許多的原始觀念。因此這個模糊的建造計劃強調這個藝術中心像一個容器。柯布不斷重新解釋和改變他自己建築學上的語言。在印度的Shodhan HouseMillowners Building的設計他已經給予了他晚期的樣式,表現出粗糙的混凝土和簡單主義。

        立面元素的序列關係,或是結構系統、開窗法等,這是以韻律來組織構成元素的方式,主要是在提供一種次序的觀點。

        這個藝術中心的構造設計,使用框架結構用垂直的細長的柱去支撐樓板,再一次的意味著他的Dom-ino結構骨架系統。(圖十四,柱與樓版的連接,無樑)(圖十五,Dom-ino構造示意圖)

        柯布的這個藝術中心的作品中,依他所謂的現代建築的五項原則裡,呈現包括了:底層挑空(pilotis)將建築物抬高地面。自由平面,藉與牆壁分離之承重柱分割空間達成。屋頂花園(jardin suspendu)的設置(圖十六),假想被房屋遮住地面的復原。

        建築物像是一個有機形體的隱喻,兩個工作室看起來像是兩個彎曲的肺臟或心室,而坡道和階梯像是中間流動的循環系統,串聯起外部空間與建築內部。在柯布的這個作品當中,他以不同空間之中彼此相互的滲透的手法,例如室內外的挑空,再以戲劇性的階梯或斜坡道予以串聯起來,達到他多視點及歷時性的詮釋。

參考資料:

原山譯,(1991),現代建築:一部批判性的歷史,台北,六合出版社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編,(1994),現代建築事典,台北,東華書局

http://www.tu-harburg.de/b/kuehn/lec331.html

Sylvia Hart Wright. Sourcebook of Contemporary North American Architecture: From Postwar to Postmodern. p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