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io Ambasz

 

生平簡介

1943年生於阿根廷,後移居美國,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他在一年之內完成大學學業,再以另一年取得建築碩士學位隨後以27歲之齡即繼(Philip Johnson)之後接掌美國紐約現代博物館設計部主任之職(1970-1976)

 

設計理念

Emilio Ambasz作品的評論文章與自已的論述中常提及儀式性(rituals)、典禮性(ceremonies)與神話(myth),除此之外綠覆建築也是在他的建築中常被運用的。

戲劇性與儀式性(rituals)  

儀式性的經驗是很重要的,其中的一個手法就是如何進入的設計,像是榮嘉美術館的案子,訪客是用汽車到達,下車後再走進館內,這個過程中你應刻體會到各種不同的認識和經驗,入口的進程可以讓訪客體會到這個地方的特性,也可以體會到自己的存在,這些經驗都是具有儀式性和神話性的效果。

-  Emilio Ambasz, Dialogue, No.18, p26-28-

德州聖安東尼植物園的設計中,入口的序列可看出此二項特質。Ambasz說道:走進入口後,訪客們兒來到一個院落,中間只有一棵極具象徵性的樹,然後你進入第一個花房,由一個高聳的玻璃屋覆蓋,由這裡你可以瀏覽植物,也可以由玻璃屋頂觀賞到蒼穹,也可以由此觀賞到全案的中心,也就是一個長方形的院落,從這個院落展出幾個區域,每個區都由不同的玻璃屋所籠罩,我覺得這些玻璃屋都非常成廷,有一次我在夕陽時分站在屋頂上,頭頂上是德州廣闊的蒼穹,玻璃屋很戲劇性的浮現在德州無垠的地平線上,由玻璃屋向下望,彷彿自己是飄浮在另一個蒼穹,俯視著另一個微觀的宇宙。這個案子的經費很低,可是這些玻璃屋卻十分複雜,我和Eric Hansell 很密切的合作,我覺得我們做得十分成功,效果也十分戲劇性。

 

綠覆建築-

多年以來綠覆建築一直是Emilio Ambasz 設計重要的角色,其認為現代城市中土地是越來越珍貴,而綠覆建築就是將綠地完全的還給社區,而不是做成人們很難去的屋頂花園,福岡縣國際中心(Fukuoka Prefectural International Hall)是棟十五層樓的大樓,但是他還是達成大面綠覆的目標,此基地他認為是福岡市區最後一塊綠地,所以一定要保留下來。並且福岡有很漂亮的山和海灣,但是長年住在市區中的居民都已逐漸淡忘了,但是市民們在這裡爬到頂層而再見到山和海,福岡每年有一個出名的祭典,他把中庭設計得可以讓祭祀的行列在其中停留,市民們也可以在面對中庭的一層層走廊上賞祭典的過程。

 

結論與自述

Emilio很喜歡面對問題,而且化腐朽為神奇,把問題轉變為機會,如西班牙的里斯本EXP`98開發案中,不僅解決且加以說明了高樓及現存環境的關係,在日本的發電廠案中,你的提案不但很快的取得了市政府和社區的同意,還利用了剩餘的能源。

Emilio的設計涵蘊了許多儀典性,實用的詩意,而他又寫寓言,他寫作的風格令人聯想到波赫斯,尤其他在 (我問我自己)一文中的宣言

有時候,我幻想自已是當今文明的最後一個建築師,為未來文明的第一個人設計他的房子。

 

Emilio說道:在阿根廷長大你是不可能不被波赫斯影響的,他的寫作方式總是似乎很簡單隨意,但是總是帶著你,隨時可以轉換到不同的方向和領域去,我自已從沒有寫建築理論的文章,我只寫寓言,也許可以在我的寫作風格上找出和波赫斯雷同之處。我最喜歡的作家是亨利詹姆斯,他以各種的寫作手法,從不直接的提到他要表達的東西,但是卻絕能傳達出複雜而明確的意義和感情,我覺得這也是我在寫作和設計上追求的境界。

他認同綠覆建築本身就是對當今建築狀態的一種批評,可以這樣說吧。他說:我在"我問我自己"這篇文章中也說過,我的設計也強調建築中最古典的考慮,比如說光的呈現,水的聲音,透視的手法,以及空間的人性化,在在都是要衍生出心理的保障和希望。

 

他覺得他有太多的話要說,只好把自己分成EmilioAmbasz兩個身份來說明。Emilio總是被別人的傑作所眩惑,他會覺得這個世紀的建築已被標識為立體派的世紀,說的更精確一些,就是一個幾何體的世紀,他有三個類型,第一是純粹的幾何體,第二是分解的幾何體,第三是變形的幾何體。

1.          純粹的幾何體:萊特(如芝加哥的統---教堂,和威斯康辛的哈第住宅)。

2.          分解的幾何機:密斯(如他設計的巴塞隆納館)。

3.          變形的幾何體:法蘭克蓋瑞(如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

 

至於Ambasz,他只對Emilio的作品著迷。他覺得在象徵意義上能夠為這個千禧年做總結的就是Emilio的作品。Cordoba住宅 (漸逝的幾何體)他也幻想到。最能預見下一個千禧年的就是福岡的國際中心。因偽它把原有的綠地都還給了這個都會社區。把EmilioAmbasz結合的一個可能的看法,走現代運動中都市救贖的辦法,也就是把房子故市花園中間(房子被花園環繞)。而新的千禧年的辦法,則是同時令房子和花園雙贏(各得100%。房子和花園都占了100%的地)個看法就是說希臘以降。人為創作與自然分庭抗禮的哲學已經是壽終正寢了。一個較為非構的建築就要誕生了,建築和自然會成為不可分的一體,自然不只是人的外在,也是人的創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