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作品

Hall 26

建築師 : Thomas Herzog

建築位置 : 德國 漢諾威 1996

  26號展覽館

                                        

關於面積約25000至30000㎡26號展覽館的摘要說明中有項特殊的規定,就是發展可連接以下特色的代表性幾何形式:

    適合大跨距的承重結構形式;其提供懸吊屋頂構造的選擇性。

    機能上的規定決定空間最小高度超過這大面積的展示館,同時這高點的設計利用熱氣流上升的影響有助於自然通風。

    這個大面積可穿透的設計中,日照可進入建築物中,但在這同時也限制了直接太陽光的照射。

在新發展的展覽館形式之配置上,能源在環境上永續發展的利用具有很大的影響,其包含兩個不同的區域:

    大規模自由可分割的展示空間,在有木材覆蓋物、可透光、張力的鋼懸吊屋頂結構下面沒有中柱。

    展示區側面的狹窄空間有幾列鋼柱支撐著懸吊屋頂的重量。

其他特殊的設備,如提供餐飲的單元、廁所、提供技術的空間和處理廢棄物的服務設施包括空調,都單獨的放置在建築物邊上6個獨立的立方體結構中,其表面用金屬包被著;大膽的木材天窗作法提供通風口、門和可滑動的構件,結合成一個單獨的設計。

展覽會館

  漢諾威的商品博覽會會場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博覽會場。從關係上得知其簡單的由來,好像是一個出口商品展覽會場,包含早期軍事工廠的產品展示館,其現在發展成小規模的城鎮,包含26個展示館和5000個停車空間.它也是2000年世界博覽會的地點,第一次有現有的展覽會場被選做這樣的情況,意外的,千禧年世界博覽會在漢諾威來到的前景,導致這計畫有企圖的改變,意味著新的展示館和公共建設的改建。

  Thomas Herzog26號展覽館處於漢諾威末來發展的規範內;這建築物可藉由三個頂部緩坡狀的華麗形式屋頂而馬上被認出,將工業用語中平凡的元素變為訴諸於美感的波動,其高度高達29公尺高。這鋸齒狀的突起是由3列類似橋塔的鉸接鋼柱所建造而成,它賦予廠棚般的室內強大的生命力。

  廣大的空間可改變以適應不同的展覽型態。從獨特的街道處於更多變化的,自由形式的配置。屋頂凸出的下側散佈苦自然與人造的光線,其顯著的亮度逐漸注入建築物中,而且引起了與Paxton(派克斯頓)的水晶宮的比較,即商品展示中心類型學上的先驅。附屬的設備儲藏在置於展覽館四周等間隔的6個密閉艙體中,其覆蓋著水平木板(類似Herzog早期的Wilkahn factory,p42)。突出玻璃表面的矩形艙體其溫暖的感覺和立體感是在這光滑與透明的建築下所想不到的形飾(陪襯)

  雖然本來是很大的不確定量體,但26號展覽館藉由建築師以調和.創新的方法來建造和維修加以區分辨識。如機械通風的成本利用自然熱流運動的原理而大大的減少。夏天時新鮮空氣是由約樓板上4公尺的玻璃管引進(具有固定大量的風量且展覽變換時能減少對地面排氣口的依靠),冷空氣下降,而人員和機械所產生的熱氣則上升;其最後由3個屋頂頂端排出,且任何回流至展覽館內的空氣則由可調整的屋脊折板所阻止,其可調整以順應風向。冬天時,預熱的空氣直接透過裝在風管上的長射程噴嘴注入室內。

在大部份的博覽會館中,空氣的循環及流通都是從屋頂到屋頂,並且與整個建築造型一同結合為

一個系統。但在這裡相反的,冷卻系統的運作卻是由建築底部向屋頂流通。屋頂的最大承載重量

10t/m2而,是為了增加一個展示會臨時基座必需要有的構造尺度,而此時送氣的入口系統若設置在地面則無法達到合理的價值要求。

所以使用的方法是,設置一個有著大區域開口的特殊頂部頂蓬,而空氣便經由此大開口引入至室內。新鮮的空氣供給由高度4.7m處進入,並向下流動,均勻的分佈在樓板處,並貫穿整個展示館。通氣空調的供應是藉由一條條沿著主要通路口處懸吊的玻璃輸送管。這些透明的輸送管保持室內空間的連貫性與貫穿性。這樣的方法用於接近地面處,能使得這些新鮮的空氣將一些由人、機械、設備、電腦、燈光等在室內所造成的高溫空氣慢慢的向頂部升高。

此系統明顯的優點在於展覽館內能有較佳的空氣品質與更好的舒適體驗。遵循著此原則,向上流動的熱空氣則藉由屋脊處的空氣活動葉片流出。此系統的採用,減少了此計畫案中大約50%的機械通風經費。在暖氣系統方面,此設備可轉換為另一種空調系統;將預先加熱的空氣,藉由一種可調整的遠射程噴嘴將暖氣水平地噴射引入室內。

這些氣流通風系統,都是根據1:5的模型所發展試驗出來的,自然的通風再加上機械通風設備能有效的達到通風效果。這些都是通過風試驗與電腦模擬所證明出來的。

在屋脊處有連續不斷的開口,這些開口可藉由一種可自由調整的葉板來控制開口部的開或關。這些葉片可以單獨的控制,而風向就可使其調整之方向流通,但此時需考慮到隨時存在的風吸引力、而這個葉片系統水平蓋板是支撐在屋頂的頂點上。

 

 

整體概念

1994年的夏天,漢諾威的德國展覽公司委託Thomas Herzog為他們所要舉行世界上最大的工業交流博覽會的整個基地範圍起草概念。這個設計對未來可能的廳式結構具體化,連同所有連接大片土地的需求和中間的開放空間;它提供了不同位置間區別範圍的一致整體概念。

這個計劃包含整合基地現有建築物和新的巨大展示館〈26號展示館〉設計。

瑞士的平面藝術家Karl Gerstner有句格言啟發了這個設計的方向;不應只是尋求對問題的一個解答,而是發展出解決的計畫方案。

                  

因此這個發展結構提供廣泛的變化範圍,且有助於新舊建築物之間的整合,成為獨特的現有文脈和往往完全不同的當地環境。儘管極大的變化意味著這計劃將提出一系列大膽、共通的設計原則,其能夠在它們材料的形式上變化,但仍然能連繫彼此在整個形態學上的方法。未來的構造方法有助於可更新的能源形式和可再生原料的最大使用,達到它所適合的現有約束與建築法規。新的建築品質將被創造以順應2000年博覽會的主題:人類、自然與科技,未來設計方案目標的條件必然包含:

    對展示區與開放空間有簡單、清楚明瞭的基本區域劃分。

    一種幾何的乾淨安排結構以達到參觀者適應的主要改善。

    於北邊的改善方法以在特殊且完整延街入口位置的大量重覆單元設計,做一般突出的懸挑屋頂,且在基地的內部易了解的循環系統設計,對於鄰接的展示區可彼此之間單獨使用。

    新展覽館的建築物在光圍繞的形式下有著可控制的室內氣候和不同的空間層次。

    綠色的設計使景觀空間對參觀者而言如同娛樂區一般。

    開放區域部分的覆蓋物提供保護以對抗自然的力量。

    展示區中利用光作為空間品質與明亮度條件下的主要因素,即無眩光的照明環境。

    木材的使用如同在所有適合環境下能再生長的原料。

    現有展覽館的整新使技術與設計上的方法完成,改善室內空間的照明品質,且因此達到大量節省照明電力的目的。

這個計畫預測了現有與未來的發展整合成整體連接路線系統且適用於整個博覽會基地;它結合了建築物的北邊、東邊和中間並產生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之間的連繫。這系統提供在引人注意的造型下相交的東西方向。

回首頁

參考資料:

http://www.smartarch.nl/smartgrid/items/016_herzog.htm

Contemporary European Architects Volume 4  TASCHEN

Thomas Herzog Die Halle 26 / Hall 26 / il padiglione 26  Deutsche Messe AG Hannorver Prestel

Thomas HerzogPneumatische Konstruktionen  Bauten aus Membranen und LU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