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內在秩序的建築形式理論 

抽象幾何形式來源之歷時性分析

抽象幾何形式由古至今仍主要為建築形式的依據,然而幾何形式的起源來自於神授、文化或自然?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主體的創造力亦或是客體的普同特性?就形式而言,兩種疑問分屬於各時期對幾何形式來源脈絡及形式本身兩個範疇加以探討。本文試以歷時性的六個建築風格時期為對象:遠古時期、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至十九世紀、巴洛克、二十世紀,依本學期之課程內容,論述分析縱向時期之抽象幾何形式來源的演變。

Keyword:  Geometry  Mathematics  Proportion  Module

 

The ancient world  The Middle Age The Renaissance The Baroque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nineteenth

The twentieth  

 

The ancient world 

歷史觀

Context
  • 古埃及的宇宙論者將注意力放置在諸神及受神指示的行為上,而非當下的感官世界

  • 神授原形—即幾何形式,可反應神界的秩序世界,因而成為古代建築師尋求建築神殿形式的依據

  • 好的設計是基於形式的永恆原則,此原則來自於神授,精準的幾何系統能展現神性的永恆與普遍性

  • 希臘時期開始進入哲學思考,強調主體的重要性

  • 希臘宇宙論對神性形而上的注意轉向自然界及自然現象的發生,導致自然科學與藝術自然主義的發生

  • 希臘的藝術理論:

 1.     1.規範性的理想主義:收集美的事物,以發現完美的本質

 2.     2.幾何系統:透過幾何形式、對稱、比例才能接近完美的領域

  • Plato的理型世界:存在物質世界背後永恆不變的模式(Ideal pattern)

  • 希臘藝術家發展出理性的比例系統與幾何原則達成普同的理性與美的目的

  •  

 

神性

 

 

理性

思想

 

 

Text  
  • 古埃及人發展重要空間的基本尺寸作為決定其他事物的基本模數

  • Pythagoras將形式區分為matter /form  即內在與外在形式

  • 強調幾何形式有其不可改變的內在特性。

  • Plato 將物質世界簡化成四個基本元素:立方體、四面體、八面體、二十面體,以表示萬物的錯綜複雜性

  • PythagorasPlato:幾何掌握世界秩序的本質,形成永恆性的價值

 

神授

主體

建構

 

 

 

 

 The Middle Age

歷史觀

Context

 

  • 中世紀時期思想:人類沒有足夠能力認識世界,有關人的認識論因此式微

  • 基督教宇宙論:理性秩序是宗教智慧的具體呈現,以精確的比例、對稱表達神聖秩序

  • 新柏拉圖主義者將柏拉圖的理型世界轉化為神意的世界

  • Plotinus將藝術形式的來源與神性連結

  • 古希臘羅馬的藝術家透過神的旨意掌握作品的潛在秩序

  • 藝術作品用來傳達宗教的理念對大於對自然形象的表達

 

 

理性

思想

神權

時代

 

 

Text  
  • Augustine 認為:世界原是理性的,人身處於混亂的世界必須透過幾何、數學以瞭解理性世界

  • Viollet-le-Duc 曾提出中世紀歌德建築的幾何形式是基於結構的合理性;James Ackerman則認為歌德幾何形式的發展並非理性的因素,而是信仰

 

形式賦予神聖意義

 

 The Renaissance

歷史觀

Context
  • 文藝復興時期:對古老事物產生浪漫的敬拜之情,主體脫離宗教思想,開始以人的角度觀看世界

  • Panofsky為文藝復興藝術與中世紀之差異:藝術家從內在世界的想像中移除客體,將其放置於外在世界

  • Leon Battista Alberti 企圖以亞理士多德的傳統解釋藝術與建築概念的來源:亞理士多德強調感官經驗的重要性,因而更關注可見物體的存在

  • Alberti認同古代與中世紀的藝術理論:即掌握『潛藏在經驗背後的理性結構』

    1. 對象以自然為主,並非精確的描繪形態,而是掌握自然的秩序並盡可能客觀以尋求絕對美的原則

    2. 古典語彙能掌握普同性的完美形式

  • Leonardo da Vinci 認為不論美醜,秩序與原則皆藏於萬物之中

   1.科學可以作為美的原則及依據,並形成客觀的自然   法則

   2.實證精神:透過主體的詮釋,感官知覺儲存圖像成為知識

  • 機械類比的想法:萬物的形成源自物理現象,像機械般運作,琪變化只是數量的改變,並無人為意志的介入

 

神權

時代

 

集體

文化

 

 

Text  
  • 由於科學知識的發展,此時期揚棄亞理士多德對「物有其物性」的說法

  •  Leonardo da Vinci數學法則運用於藝術創作中

  • Serlio:依Vitruvius的古典規範制定柱式

  • Vignola:依羅馬建築的原則修正Vitruvius的範制

  • Palladio:以Vitruvius的古典規範為基礎,組合形式成為當代建築

  • Galileo將客體區分第一性(客觀特性:尺寸、形式、大小、重量)及第二性(主觀特性:顏色、氣味)

 

掌握古典秩序

 

 The Baroque  

歷史觀

Context

 

  • 二元性的開端

  • 理性主義在巴洛克時期引起注意,主張客體的客觀性質甚於主觀,而客觀的特性即為幾何形式

  • Descartes主張的理性主義:心智依據邏輯推演獲得理性

  • 二元性:1. 物的領域存在於實體

  • 2. 先驗的領域存在於心智

  • 認同Galileo發覺自然世界的真理,必須透過幾何系統

  • 自然科學經驗主義:從自然客體的觀察中尋找客觀法則

  • Berkeley:主體意識勝於物的觀察

  • 巴洛克後期過分重視感官,轉向經驗主義

  • 寫實主義從自然中尋找主題

  • 風範主義從中古世紀的作品中捕捉完美形式

集體

文化

 

主客體

分離

 

Text

 

  •   幾何學基於一種演繹的過程,其原理是符合邏輯的自我推論,科學方法一同樣依此被推演

  • Mansart:依據古典柱式,將幾何量體加以組合

  • Blondel:必須依據數學的理論基礎建構建築形式,並藉由古典作品學習建築的永恆規則

  •  Perrault的比例系統:從新將古典五柱式依數學比例建構明確關係

掌握客觀

法則

 

 

 The Enlightenment  ~ The nineteenth

歷史觀

Context

 

  • 新古典主義分裂為形而上的古典主義、以古典形式為依歸、規範性的古典主義

形而上的古典主義趨向浪漫主義

古典形式為依歸趨向理性主義

規範性的古典主義趨向經驗主義

  • 樣式(style)觀念的產生:考古學、折衷主義、現代主義者

  •  浪漫主義運動調和二元對立的狀態

  • 強調以主觀以及內在直覺理解知識

  • 19世紀架構在理性、客觀的原則之上,並相信人有能力理解其客觀原則

  • 尼采:個人意志不需要假借信仰,其先趨者的想法強調主體意志的展現以排除現實中混亂局面

  •  Durand認為好的建築在根本上有兩個需求:適性與經濟

  • 布雜藝術:學習普同性的一般原則運用於建築設計上

  • 德國理想主義:Kant將經驗區分成內外

 

主客體

分離

 

 

主體

意識

 

 

 

 

 

Text

 

  • Burke:對美與崇高的界定可分裂為古典與浪漫主義的想法

  • 新古典主義:研究客體的內在形式

  • 浪漫主義:主體的主觀情感表達於客體之上

  • 實證主義:針對客體的外在形式進行分類

  • Boullee的幾何形式展現於人類的心智多於對自然的感官經驗

  •  Durand簡化古典主義的幾何平面,並將形式的內在與外在區分開來

  • 抽象性的客體其外在形式表達客觀性,內在形式呈現主觀性

 

形式區分

內在

外在

 

 

The twentieth century

歷史觀

Context
  • 20世紀初期:在哲學的主張上強調個體性主體的心智發展

  • Whitehead:相信外在客觀真理的存在

  • Bergson:強調透過直覺發覺真理

  • Husserl:主體不帶主觀意識還原客觀現象

  •  浪漫主義的二元性:個體性的展現與時代精神

  • 新造型主義與表現主義:調和二元性並帶動新時代精神的產生

  • 風格派:感官經驗的抽象化;粹幾何形式能充分表達隱藏在表象之下的永恆形式

  •  Bauhaus:建立客觀原則,培養新時代精神,有別於傳統學院教育;結合浪漫(主觀)與實證(客觀)主義

  • 拋棄「樣式」文化的束縛,強調永恆的客觀原則

  •  Itten:拋棄偏見,透過直覺理解自然本質

  •  現代運動:具有實證主義傾向,將設計當作解決問題的對策

  • Corbusier:幾何形式最能滿足愉快的狀態,是「最美好的形式」

 

 

 

時代精神

 

 


主觀與

客觀並行

 

 

 

Text
  • Guadet對形式的看法

客體的內在形式:抽象原則

客體的外在形式:由客觀的設計元素及綜合性原則組成

  • Whitehead主張潛藏在真理之下的模式可以被數學所掌握

  • 風格派:直接呈現外在客體的內在形式

 

形式的內在具有永恆性特質

 

抽象形式歷時性分析

時期

形式來源

主體特性

客體特性

理論

認知

實踐

操作

模型

/外在

/動態

The ancient world

神授

集體性

內外形式相符

靜態

理性

古典

文化

The Middle Age

信仰

集體性

內外形式相符

理想

浪漫

自然

The Renaissance

古典秩序

集體性

內外形式相符

理性

古典

自然

The Baroque

自然

集體轉向個體

內外形式相符

經驗

實證

文化

The Enlightenmen

19th

客體特性

個體性

內外形式分離

動態

理性

古典

文化

The twentieth

回應環境

形式本身

集體性

個體性

內在形式

理性

理想

古典

浪漫

文化

自然

 

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