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築形式的產生-----------以類比的應用為例


前言                                                              

 建築在尋找新靈感的造型來源時常常依附於其他領域,例如生物學、機械學、美食學、語言學等等,而由於他們的類比在以往的表現中確實對建築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創造出不少驚世的建築物和建築理論。但如今卻也常常令現代人感到詬病的是對建築設計本身而言他們充其量只能說是「偽裝的建築」,縱使他們是使用建築的語言表示;這類批評對建築本身和類比的關係而言都是不公平的,因為在發展新建築中的各個時期和方法就如同人一生中正在成長的兒童時期,當他成熟之後,自然會放棄小時候的怪念頭和偏見;然而那些卻是人格成長的基礎,在幼時埋下了種子。藉由生物學、機械學、美食學、語言學這四類的類比歸納為機能主義,思考類比的關係應用於建築的可能性做合理的辯護或是不合理的批評做描述。

一、類比機能主義的共通性

1-1機能主義

對機能主義的信徒而言首條規則為型態必須能反映機能,或如建築師們所喜愛說的“滿足”機能。此即意謂在建築上的各種不同元素部分均應有其各自的表現:例如,構造上的柱和樑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均需清晰可見,且與非結構上的牆版或其他部份分開,而各個部分都有自己的需求被滿足,如此一來,此建築物之構架方能清晰的“表現”其支撐地板及屋頂的機能,以達到實用為目的。

機能主義發展至後期遂產生了另一批的信仰者,他們辯稱“若形隨機能而生”,難道高效率的自動化機能就不能產生美麗的造型嗎?也就是「以某種自動的”機能的“過程來“設計的”」。

 

1-1-1實用與需求

綜觀機能主義的發展,「表達機能」是將所有的事物加以分解,並且“表現”他,將各元素分開,為的只是最後再將他有秩序、目的性的連接起來,以符合機能條件下的需求;與說明一個合於內在邏輯系統的組織,感興趣的並不是外在表現形式的樣子,而是追求內在產生的過程(內在主體和外在客體的結構關係)。兩者皆構成於需求的滿足與表現之下。

1-2生物學的類比

生物學研究

生物學可分為:對整個生物體及部分組織的研究和生命過程的研究。兩者並未完全分離,因為只有在生物體中生命才能完整的存在,所以生命過程只在有限的分離片段中研究。

生物體的研究在以前的生物學家完全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生物,觀察跟蹤生物行動;而在顯微鏡的發明之後,成為微生物學家基本的研究工具,擴展了生物體觀的察範圍於內在的細胞組織。

生命過程的研究:生物學家在研究生命的過程中有兩個方法:第一是經由內在基因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個體,第二是生物體與外在環境的交互作用而影響其生長。兩者從未完全分開,因為只有在生物體中生命才能完整存在。  

 

1-2-1環境與構造

探討內部生物器官組織和外部自然環境因素,彼此互動影響的合理邏輯解釋,而就內部生物器官組織而言是以型態學的解剖與外在環境演化觀念比較分析,作為研究的方法。在生命演化過程中,構造上的差異來自於理論上「原形」產生變異,所衍生出來的,而這一類的變異來自於不斷的受到局部短暫情況和生命過程之交互作用而修飾,這種改變也將遺傳下去,由於時間所產生的結果,非原先計畫或設計的修飾作用,事實上也是生物、植物不同屬和種的來源。在生物學家中演化分為兩類:第一是進化論,認為生物的改變是進步的象徵;第二是退化論,認為環境變化,生物的改變是失去原有的性格,這類改變是退步的象徵。

1-3機械學的類比

機械

當人們為了創造新樣式,將建築的類比延伸到機械領域的類比。隨著科技的進步需求也隨之改變,汽車、輪船、飛機的出現,玻璃、鋼鐵、塑膠材料的不同應用,都是機械為了滿足特定的需求以達到實用經濟的目的,而所呈現的結果是過去傳統未見的機械樣式,而引起了大眾對他們的吸引。就在這內在需求改變與外在獨特的呈現之間對建築理論的邏輯與樣式產生了極大的革命。  

1-3-1實用與需求

在追求機械單一的新實用目的需求時,他們將機械理解為由各種物理零件所組成的系統,各個系統為了追求實用需求的目標而相互作用,充分對這些系統整體運作和個別作用提出解釋,以找尋解決之道。而機械純粹的製造,形成了標準選擇下而產生的結果,而這些結果必須是建立在針對特定的需求滿足。

1-4美食的類比

美食

「美食」這個字眼直到十九世紀法國才開始,在當初一般人們對吃只停留在基本的需求溫飽,隨著社會的開放與富裕才漸漸的意識到追求更高層次的美食,他是對材料烹調費用的奢華象徵。

而美食涉及了主體人對美食的認知性而建立的品味。  

 

1-4-1品味與人

一個好的廚師應該是要考慮如何滿足顧客,但顧客對品味的評斷卻沒有標準,更與廚師不同。而對「品味」而言是人類對大自然界的洞察力,他也是感官上的追求,隱喻著一般大眾的流行性及時代精神。

「品味」他區分為:「精神的品味」mental taste”和「感覺的品味」sensitive taste;前者屬於「被動品味」passive taste的層次,因為它是主體受限於客體而去追求集體的意識,他擁有大眾認知的標準與流行的文化背景;而後者為「主動品味」active taste層次,他是由主體主動察覺客體的獨特性,他並不是預先製成和個人意思的權力表現,追求感性的認知。

1-5語言類比

語言

語言學的類比與生物學、機械學相較之下,他缺少了科學上的基礎與魅力,但其中對於人類情感表達與溝通卻是其他類比不可及的,也是語言學的價值所在。語言他有基本內在的「意圖」當動機去表達,他的構成必須用原始的文字和既定的語法來組構,所以他是建立在主體共同的意識之下。  

1-5-1感情與溝通

語言是外在工具的表現,除了滿足基本的訊息之外,還可以表達更高層次的感情表現;在另一方面文章的表達也有相同的意境,所以他不是隨心所欲的情感表現,而是追求永恆、普及與科學規則的時代精神象徵。

1-6小結

機能主義所追求的目標為需求的滿足表現,以達到實用為目的;生物為了適應外在的環境而改變內部的構造;機械為了達成實用的需求而創造出來;美食除了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溫飽,還必須滿足更高層次的享受;語言和美食一樣除了基本訊息的溝通之外,還可以追求更高的感情表現。這五項的共通性皆為:外在的表現必須呈現出基本的需求被滿足或是功能被實踐,才有存在的合理性與價值。而他們對建築的影響也各有其差異性,針對各項類比所衍生的主要議題:基本需求的滿足、內在(創造力來源)、外在表現(型式的表現)在下個章節討論。

生物學、機械學、美食學、語言學這四類的類比歸納為機能主義的共通性

 

 

機能主義  

生物類比

機械類比

美食類比

語言類比

基本需求滿足

實用

環境

實用

品味

溝通

內在(創造力來源)

需求

構造

需求

情感

外在表現(型式的表現)

形式

生物體

機械

美食

語言

外在的表現必須呈現出基本的需求被滿足或是功能被實踐

 

二、類比的關係應用於建築上

2-1生物學的類比(環境)

建築影響的可能性

當生物類比開始被應用於藝術理論時,完全避開了機能主義所談的形式與機能問題,大家感興趣的是形式如何成長,跟據書中引述幾個論述來探討對建築的影響:Young Goethe Coleridge三者歸納為同一類他們皆認為生物的差異來自於本質的不同;Buffon Hearder 贊同生物受環境影響,反應外在。對建築可能性整理如下:

 

論述

創造力來源

環境脈絡

形式的表現

Young

生物的生長為其與生俱來不受外界影響

冥想

改變適應

提供了對生物骨骼的對稱與植物不對稱的抽象模仿。

Goethe

生物的生長為其內在因素的不同

Coleridgo

組織的形狀與生俱來,隨內在發展而改變

Boffon

生物的演化論

經驗

環境環境

Hearder

生物科學受外在因素導引

生物類比提供了內在秩序與外部環境影響的合理邏輯解釋,小至建築物使用機能與外部建築形式表現;大至建築物本身與外部周圍環境,包括了社會、經濟、文化因素影響。

 

建築的侷限性

生物類比並沒有直接的造型提供,生物是自然物而建築是人造物必須滿足人類,若將兩者做直接的類比,只能說是抽象思考後的藝術表現。

2-2機械學的類比

對建築的影響

生物類比較機械類比優勢的地方在於生物強調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與相互影響,而機械的設計並非滿足特定的場所,只追求構件間彼此特殊空間的關係,所以在整體的空間中他是被孤立的。

當科學的演進和藝術的演進相交織時,工業化生產的機械美學觀表達出需求和真實動態的表現(每一機械都有自身特定的需求)。在應用機械類比所導引出來的理論書中例舉Horatio Greenough Viollet-le -DucJames Fergusson整理如下:

 

論述

創造力來源

實用滿足

形式的表現

Horatio Greenough

學習機械單一、純粹的製造,去除不必要的裝飾性。

需求的標準規格化

確實表達需求

對機械形式的模仿如車、船、飛機等。

機械構件間彼此的特殊空間

Viollet-le -Duc

學習機械構造之間群體的運作只為了滿足特定的需求如船與水車移動。

Le Corbusier

「好好地陳述問題便能找出解決之道」、「人具有相同的生物組織,因此會有相同的需求」、「建築應該像機械一樣在經過邏輯分析與實驗形成的標準選擇下而產生的結果」

建築的侷限性

機械是人造物,所以他的類比對環境而言,並非如生物與環境的協調,因為機械的設計是為了滿足特定的需求,並非滿足特定的場所,他的構成是基於彼此特殊空間的關係與其他方面,如物理學等等,所以在整體空間中他是被獨立的。

機械的設計是為了滿足新機能,而他的樣式是過去傳統所無法尋找到的,而建築是由時間所產生的結果,非一日可及,除非建築被允許拋棄傳統。

 

2-3美食的類比

對建築的影響

美食的類比對建築而言,除了基本需求的滿足之外,還提供了人們對藝術層次的追求,進而思考建築除了滿足機能外還需追求什麼東西?

藉由品味的認知來探討大自然的現像,他間接的提供了大眾對建築「品味」分析,而衍生出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兩者不同的風格:前者對「品味」而言,他是追求過去大眾對古典建築美的認知;而後者追求感性的浪漫主義反對理性。就在這感性與理性、浪漫與古典的爭執之間,使得建築開始思考了當代性和革命性建築;前者的產生來自於「精神品味」,對於大眾的認知一部份是反映時代的流行性與集體的共同意識;後者是延伸於「感覺的品味」是浪漫的,認為人們對比例的美是來自於造型與機能的聯想,人們對建築美是來自對中世紀希臘、羅馬的失落而刺激衍生出革命性建築。

 

論述

創造力來源

實用滿足

形式的表現

Mental taste

人類對大自然界的洞察力

理性(經驗)

主體的普同性

古典主義

Senstive taste

憑藉個人的感覺、敏感度

感性(冥想)

主體的獨特性

浪漫主義

建築的侷限性

美食類比和生物類比一樣並沒有直接的造型提供,只能說是抽象思考後的藝術表現。

 

2-4語言類比

對建築的影響

語言學應用於建築所產生的爭論有二:創新與復古之爭;前者的論點為:任何文明的國家是因為與先前的時代具有明顯辨別的特性,相對藝術而言,大膽自由的運用創造力,尋求適合現代的新形式以符合時代精神,導致折衷主義的盛行與帶來的批評;而後者論述為:人們會回頭去尋找那些他們曾有過的風光歲月,真正屬於他們的特色,而文字代表了每個當時人民的心靈和心神,具有累積歷史的永久性。語言類比也刺激了現代人尋找語言的根源與血統。相對應於建築去創造新建築樣式的發明就如同要憑空想像創造發明一套新的語言一樣困難,他不應該是在短時間內被創造出來的,而是隨時間漸漸發展而形成的,所以復古主義試圖從古典建築中找尋建築的符號系統

論述

創造力來源

溝通工具

形式的表現

基本的意圖當動機作彼此的溝通表達

語言的構成建立於主體的共同意識

建築傳統符號

基本意圖表達

復古

時代的精神

感情的表現

創新(折衷)

建築的侷限性

語言並沒有直接的造型提供,也只能說是抽象思考後的藝術表現。因為當時的語言類比只停留在訊息的溝通與感情的表達,對當代建築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當語言學類比開始做深入的研究時,卻對未來建築的影響極為重要。

 

2-5  類比於建築的異同點  

 

 

生物學類比

機械學類比

美食學類比

語言學類比

相異點

需求的不同

環境

協調性

孤立性

地區性

實用

相同生物需求一致性

單一需求的滿足

基本需求的被滿足

品味

主體對客體認知的追求

自然物(冥想)

人造物(經驗)

自然物(冥想)

天生的

人造物(經驗)

溝通

客體反應主體

反應外在環境

需求被反應

奢華的表現

感情的表現

相同點

機能主義下的需求被滿足

三、結論

 

運用類比產生建築新形式,在過去的年代中或許是失敗的,因為類比畢竟是自然界中現象觀察後的描述與運用(自然物),當拿一個實體(人造物)作類比時,如果只是關心其外表形式的類比,他的過程並不像數學那樣具有科學的演算,而只是一個抽象思考後的藝術表現類比過程,所以他潛在許多的不確定性與錯誤,而且如果類比過度的鑽研於歷史的意識,將會導致考古的模仿。也唯有將機能主義對需求滿足的觀點應用於類比才有創造新建築形式的機會。

然而類比也並不全然是失敗的,畢竟類比迫使了當時代的歷史學家們啟發了其他領域的關連性,為建築開創了全新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