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Western Architectural Form

                                                                                                                       M9613016 戴慧怡

      Sources of Architectural Form A Critical History of Western Design

時 代

思 想 與 建 築 理 論

主體

客體

體性

集體性

內在模型

外在模型

古代

古埃及

建築形式

宇宙觀影響建築形式。建築師被認為是在神與君王之間的中介者,設計出符合神旨意的形式,幾何次序被認為可以反應神的神聖。

建築理論

以有秩序的幾何學反映出神的神聖,建立精確的幾何系統並從中發展出各種形式,建造具有理性次序的建築。

 

神授靈感

文化模型

古希臘  羅馬

哲學理論

蘇格拉底將大自然的關注轉到個人心智的議題,心靈對世界有一定程度的知識,並從這些知識來理解世界。

柏拉圖世界是由兩個分立卻互相有關連的領域所組成:一個可感覺且不斷變化的物質世界,一個形而上的理式世界,完美的理式就是來自於形而上世界。

亞里斯多德物質外在形式與賦予它們生命的靈魂都是存在於物質世界裡,所強調的是形式存於感官世界。

建築理論

希臘在幾何和比例中尋求建出神旨意形式的規則,羅馬建築家維楚威斯所作的〈建築十書〉,記錄實務經驗以及整理希臘羅馬時代的建築觀點。主張設計師必須賦予建築物堅固、實用以及美觀的特性,並且由前人的經驗中找出法則。

中世紀

哲學理論人們轉移對神性世界的追求,認為上帝創造的宇宙次序是隱藏於視覺外表之下。

新柏拉圖主義(普洛丁):人可以透冥思來發現物質中內在形式,進而聯結到形式最終來源為上帝。

基督教哲學:信仰的真理與個人命運依存於的上帝。

建築理論

對神性架構重視,運用簡單的幾何形狀,藉由一系列規定步驟發展出複雜的幾何造型以組成剖面與平面,確保結構的適當性和建物的神性。

 

宗教

自然模型

文藝復興

哲學理論

以「人」為關心的重點,主體與客體的二元關係再現,感官外在世界再次的受到重視;以及「個人力量」的自我覺醒。

風範主義:強調從藝術家心智中發現形式的來源。

建築理論

達文西---將數學法則運用於藝術創作中

Palladio---以維楚威斯的古典規範為基礎,組合形式成為當代建築

 

古典秩序

自然模型

巴洛克

哲學理論

理性主義強調「理性」以及確信外在世界存在一個「理性結構」,主體的心智如何理解外在世界客體的理性結構,笛卡爾:心智依據邏輯推演獲得理性。

自然科學經驗主義自然科學提供一個強調「感官」的思考途徑,嘗試從感官經驗中,歸納外在世界普同法則

建築理論

建築理論轉向理性的「古典主義」。遵循自然理性的法則,建立清楚、理性的秩序。

自然

文化模型

啟蒙時期

哲學理論

實證主義:強調外在環境、絕對客觀等唯物經驗的想法。

浪漫主義:強調內心直覺、主觀唯心的創作方式,調和二元對立的狀態。

新古典主義:希望尋找永恆形式,持續從柏拉圖的形而上理想主義及亞理士多德的規範性理想主義中找答案。分裂為趨向浪漫主義的形而上的古典主義、趨向理性主義的以古典形式為依歸以及趨向經驗主義的規範性的古典主義。

歷史觀:樣式及時代精神的觀念。樣式-不同文化或時代中獨特的美學觀念。

建築理論

新古典主義:研究客體的內在形式

浪漫主義:主體的主觀情感表達於客體之上

實證主義:針對客體的外在形式進行分類

 

客體特性

文化模型

十九世紀

哲學理論

經過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後。人失去自信,理性主義瓦解,產生了強調主體意志的哲學。架構在理性、客觀的原則之上,並相信人有能力理解其客觀原則。

藝術建築理論與學院教育

藝術藝術風格轉向抽象發展,秀拉、塞尚、高更將外在形式抽象化,由主體內心釋客體

杜宏認為好的建築在根本上有兩個需求:適性與經濟,找到古典主義背後的共通原則,並將形式的內在與外在區分開來

 

客觀原則

文化模型

二十世紀前半

哲學理論在哲學的主張上強調個體性主體的心智發展。

建築理論浪漫主義及古典主義之間產生建築形式來源的爭論衝突,浪漫主義者探索並清相關建築理論的發展;古典主義者執著於探索永恆性及客觀的設計原則,並期望能沿用來自羅馬傳統中獲得被公認的一般性設計原則。

藝術理論探討自然意象對繪畫形式所造成的影響;也就是探討繪畫形式的影響因素是來自自然模型抑或是文化模型。

 

個人主義

文化模型

二十世紀後半

晚現代主義建築胡塞爾及沙特均強調思考過程中主體的重要性,沙特甚至認為主體毋須受到外在的影響。

實證主義與環境的設計方法論:要探討環境如何提供人們使用的便利性,而人類如何創造舒適及愉悅的環境,亞歷山大以經驗主義的研究分析,發展模式語彙。

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對「結構」主義的論點。

後現代主義與後結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