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兩間廟前廣場捏異同

比較兩個廟前廣場的異同

 

 

 

 

  慶安宮 奠濟宮
祭祀主神 媽祖 開漳聖王
座落位置(周圍街道) 靠近基隆港;崁仔頂漁市場 旁 基隆廟口內(仁三路上)
寺廟座落的使用分區 商業區 商業區
廣場形狀 方形 方形
廟前廣場使用者 附近居民;信眾 遊客居多
廟體型式 已改建,傳統廟宇型式,內部已不復在 還是有小部分的保留
廣場旁商家性質 除了有4家小吃店(花蓮扁食、牛肉麵、陽春麵店、、咖哩炒麵)外,還有一家算命館 、一家開鎖店、一家耳鼻喉科診所和一間服飾店 全部都是小吃攤(共有六家攤商,分別是邢記金鼎邊銼、吳家鼎邊銼、紅燒鰻羹、奶油螃蟹、羊肉羹、天婦羅)
信眾族群 是大在地人 和漁民的信仰中心 大多為廟口的攤商,和遊客
`廣場氛圍 較熱絡,廣場上供香客或居民停汽 、機車,也有一間50年歷史專門賣米漿油條的小販在廟前廣場上擺攤 商家不可佔用廟前廣場用地,因為是兩旁的攤商用地是廟方出租給攤販的,所以攤商都很遵守規則
歷史 1780年在虎仔山築起天上聖母廟,1815年遷至現在的孝二路廟址,1912年拆除重建,共190年歷史. 1873年在外木山建開漳聖王廟,1875年在現址興建奠濟宮共一百二十九年歷史.
廣場和市街組織的關係 附屬型廟前廣場(1) 附屬型廟前廣場(1)

 

 

 

 

寺廟前平坦的空地,作用在於可看到完整廟貌,也是廟會活動或搭建臨時戲臺的空間,亦是觀賞寺廟建築外觀的好場所。奠濟宮的廟埕,特別多了一個作用 ---- 紓解廟口人潮。

 

 

 

1:附屬型廟前廣場:廟埕廣場位於街道兩側,以巷道連,或廟埕廣場為街道局部擴大的形式,基本上此類聚落組織型態中, 街道組織系統獨立性高,廟埕廣場不影響其街道結構

 

 

 

 

 

比較廟前廣場空間之開口部

 

 

慶安宮

奠濟宮

方型開口部類型

整個邊開口(註2)

局部邊開口

角開口

(兩個角邊開口)

開口總數

3

1

 

 

2:整個邊開口:廟前廣場整個邊開口的情形,一般是風水上背山面水的需求,或是當碼頭或面臨大街

 

奠濟宮由於面臨廟口,而其他三邊都被建築包被,所以只有一個整邊開口,所以進出口只有一個,這對附近的居民活動使用較不方便.

而慶安宮比較特別的是除的正面的一個整邊開口外,在廣場底部有橫向街道穿過,因而多了兩個角邊開口,這對住在附近巷道內的居民使用來說,出入較方便

 

 

 

有廣場就必然有連結活動的開口,因此開口部與廟前廣場的型式是無法分開的,傳統都市之廟前廣場開口部基本上是與當時的環境組織緊緊相扣,廟前廣場與都市組織型態的關係,可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廟前廣場存在於街巷的組織層次,這個層次可以往上連結夠大的層次---公共大街,亦可連結個私密的生活小巷,因此廟前廣場,代表了一個公共生活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