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建築簡史

寺,原為中國古代官署的名稱 ,如鴻臚寺、太常寺等,後來佛教用來稱僧眾供佛聚居修行之處,與古代印度所稱的僧伽藍是同意。寺院中主體建築是殿堂,殿是燒香禮佛的地方,而堂是眾僧生活起居所在。宋代盛行「伽藍七堂」的制度,既佛殿法堂、僧堂、庫房、山門、西淨、浴堂。大一點的寺院還有鐘鼓樓、羅漢堂。明清時寺院佈置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法堂、羅漢堂、觀音殿、鐘鼓樓。

  1. 山門為寺院的大門,一般開三個門,既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為禪定的一種。建築多為宇屋式,內有護法神、金剛力士。
  2. 天王殿為進山門的第一座大殿,殿中供有彌勒佛、護法神、四大天王。
  3. 出天王殿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大雄為對釋迦牟尼法力的尊稱。
  4. 羅漢堂,較大的寺廟才有,祀奉十八羅漢。

 

第一座佛寺在漢明帝(西元68年)所創白馬寺。佛教真正開始流行在三國時代(約三世紀左右),兩晉時期已十分普遍,到南北朝時(約五、六世紀)進入高峰。北魏在熙平元年(西元516年)建洛陽永寧寺,其中塔高約75米(注一: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 博遠出版有限公司p141),當時洛陽總共有一千三百多座佛寺,規模之壯大規模在《洛陽伽藍經》有文字的敘述。五台山南禪寺大殿為現存最早之大木結構之建築,面闊七間深八簷,斗拱七鋪作的大建築。

 

 

西元年代
中國年號
地點
名稱
68 東漢 明帝永平8年 洛陽 白馬寺
353-366 穆帝永和9年至廢帝太和元年 甘肅敦煌 莫高窟
452-464 北魏文成帝 山西大同 雲岡石窟
494-495 北魏太和18-19年 洛陽 龍門石窟
516 北魏 熙平元年 洛陽 永寧寺
523 北魏正光4年 河南登封 高獄寺磚塔
652 高宗永輝3年 長安 慈恩寺大雁塔
669 高宗總章2年 長安 興教寺玄奘塔
707-709 中宗景龍1-3年 長安 薦福寺小雁塔
782 唐 德宗建中3年 五台山 南禪寺大殿
857 唐 宣宗大中11年 五台山 佛光寺東大殿
984 北宋 太宗雍熙元年 遼建河北薊縣 獨樂寺觀音閣
1020 遼 聖宗開泰9年 義縣 奉國寺大殿
1052 北宋 仁宗皇佑4年 鄭定隆興寺摩尼殿
1056 遼 道宗清寧2年 山西應縣 佛宮寺釋迦塔
1102 北宋 輝宗崇寧元年 山西太原 晉祠聖母殿
1125 北宋 徽宗宣和7年 登風 少林寺初祖庵
1143 金 金皇統3年 山西朔縣 崇福寺彌陀殿
1262 元 園中統3年 山西苪城 永樂宮三清殿
1309 元 武宗至大2年 山西洪洞 廣勝寺上寺前殿、下寺後大殿
1755 清 乾隆20年 河北承德 普寧寺大乘閣

 

佛寺平面比較圖-1

佛寺平面比較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