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設計研究室資源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中華民國人文類學門「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規畫研討會論文集

 

圖書館在「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中的角色

 

陳超明 政大英語系

鍾雪珍 國家圖書館

 

How much . . . are all we bound, that are Scholars, to those munificent Ptolemies, bountiful Maecenases, heroical Patrons, divine spirits . . . that have provided for us so many well furnished Libraries as well in our publick Academies in most Cities, as in our private Colleges!
(Robert Burton, 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 1621, part 2, section 2, member 4, qtd. in Richard D. Altick's & John Fenstermaker's The Art of Literary Research 183)

誠如英國十七世紀作家Robert Burton所言,自古學者與圖書館的關係密不可分。學者從事 學術研究,無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蒐集資料、閱讀文獻,才能據以思考問題,發揮創 見。處於現今資訊氾濫的時代,如何快速且有效率地蒐集、篩選、分析資料,已成 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種文化認知能力(cultural literacy)。

大學教育,一般來說,有異於職業訓練。然而很多學者也都同意,現今台灣的大學生讀書偏重考試與未來的就業取向,缺乏主動求知的熱誠與能力。(註一)。因此開設有關讀書與研究方法課程,遂成為指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尋找資料並將思想化為文字的最直接的方法。而此項課程的要求除在各學科的研究方法與作文訓練外,更著重在學生歸納整理資料的工夫。從選定題目至論文草稿的完成,其間資料的蒐集與研讀可說佔據了整個學術研究過程的大半。因此大部分的「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均會在課程中加入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訓練,以期培養學生找尋資料的能力,提昇資料蒐集的效率。但是傳統的「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老師,經常利用圖書館所提供的館員導覽介紹或現成的書面資料,教授圖書館使用方法。學生對本科專業的資料搜尋仍無法熟悉,對於本科書目的介紹、專業期刊的評估、以及網路資源的篩選,均缺乏深入且有系統的分析與使用。

本文即重新探討在電腦網路來臨的時代,圖書館(或網路圖書館)在學術研究上(尤其是教導學生從事學術研究的「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到底各學科的專業老師如何與圖書館專業人員取得跨學科整合的合作,以提昇學生或學者本人在蒐集資料與整理資料的效率?由於本文試圖結合學科專長與圖書資訊專長的領域來從事課程整合,因此由兩位不同專業的執筆人,一為英美文學研究者,一為圖書資訊的提供者,以英美文學為例,試圖勾畫出一跨學科的課程內涵與教學模式。

依據Joseph Gibaldi或Walter Achtert在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一書中指出研究報告的撰寫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決定研究目標
(2)確定研究題目
(3)決定主要論點(含方法論),以表達論文主旨
(4)找尋書目,建立一Working Bibliography
(5)依書目收集資料
(6)研讀資料,製作筆記(taking notes)
(7)研擬大綱 (outline)
(8)依論文大綱,整理資料,並決定寫作策略
(9)撰寫草稿,確立論文結構
(10)重新審閱論文,加強英文書寫
(11)校稿並定稿,預備出版。(1-37)。

從此過程中,可看出學術研究報告與其他類型的文章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它要仰仗作者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以外的資料來源“(Gibaldi & Achtert 2)。此資料來源包括兩項:第一手研究及第二手研究。所謂第一手研究是針對某一題目,以直接觀察和調查的方式加以研究,比如說從事實驗或田野調查;第二手研究資料則來自別人對該題目所作的研究報告。(Gibaldi & Achtert 2)。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研究,儘管是採用第一手研究策略,仍然必須引用該學科之學者著作以為參考或借鏡。文獻探討與資料蒐集分析,成為研究報告或論文(乃至於一般政府、公司的企劃書與報告)必備的一項工作。

學術或研究圖書館即是蒐集資料與研究文獻的最佳去處。根據最近教育部委託者林茂松與筆者所作的一項「台灣地區大學校院人文類學科開設『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調查顯示,大部分的此類課程均將圖書館的介紹與利用納入教學重點。(林茂松1-4)。除此之外,很多大學校院為了提高研究風氣,培養學生自行追求知識的能力,也相繼開設有關「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課程。(註二)。這些相關的圖書館使用訓練,在在都顯示大學教育中資訊蒐集與閱讀的重要性。

圖書資訊的使用訓練,從學術研究的觀點來說,依據邵婉卿在〈大學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設計與評鑑〉一文中引用James Rice的分類 ,可分為三個層次

(1)認識圖書館:熟悉圖書館設備、服務規定及資料的存放地點或擺設,此部份常以library tour或書面資料為之;
(2)指導利用圖書館,包括圖書編目方式及工具書的介紹與使用;
(3)書目指導,針對研究報告與論文寫作所需之知識為主,包括書目的蒐集及報告撰寫的格式等。(12)。

雖然Rice在此分類上,並未提及現今電腦網路的發展與衝擊,但他所提的「圖書館利用教育」偏重在學術研究與報告撰寫上,與「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目標相當吻合。「圖書館利用教育」使用各種媒體(如書面資料、導覽、演講、或課程等方式),確實為學者與學生提供了一個基礎且概括性的入門工夫——圖書資源的認識與使用。誠如很多研究指出,大學圖書館除了必須快速收集各種資源,提供各類資訊服務外,如何指導讀者有效地使用各種資源也非常重要。(張惠美、丁昆健 〈「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對圖書館利用教育意見」之分析〉309)。圖書館在學術研究上也開始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尤其是在資訊氾濫的時代,扮演資訊提供者的圖書館在學術研究上,有效率且主動地提供專業指導,而非被動地存放資料,應該是現今圖書資訊服務地新趨勢。(註三)

圖書館利用指導(Library-use Instruction),大致有以下六個目標:

(1)培養個人具有尋找及利用圖書資源和設備的能力
(2)擴大個人學習的領域
(3)增進個人自學的能力
(4)啟發個人閱讀的興趣
(5)培養個人正確的閱讀方法和習慣
(6)倡導正當的休閒生活。(註四)

在這些目標下,大學「圖書館利用教育」,以靜宜大學為例,其課程如下

(1)圖書館的意義、種類及功能
(2)圖書館收藏的範圍與內容
(3)圖書的分類與編目
(4)論文資料的蒐集
(5)指引型參考書
(6)資料型參考書
(7)圖書館自動化及未來的發展。(丁昆健等〈圖書館利用教育之規劃研究〉153)。

其中圖書的分類與編目、論文資料的蒐集、及指引型參考書(如書目、索引)的介紹,幾乎是針對論文寫作而來的。然而圖書館利用教育是否即為「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的主軸呢?圖書館的專業學者是否可以扮演指導學生在蒐集資料的主要角色呢?

依據交通大學張惠美、丁昆健於1994年10月到12月所做的〈我國大專院校圖書館利用教育教師意見之統計分析〉報告,八成以上的老師肯定圖書館蒐集資料的重要性,而且有高達九成以上的師生認為非常需要圖書利用教育的訓練。但是此報告也顯示大專老師七成以上是靠“自己摸索“,來利用圖書館。(314-16)。此外該調查也發現“大部分的教師會指定學生到圖書館蒐集資料,但大都“不講解“如何使用圖書館。而且教師對圖書館所提供的利用教育滿意度也不高。(316-18)。

儘管大部分的師生都肯定使用圖書館的重要性,然而任課教師在使用圖書館或利用圖書館訓練教育上,都覺得不足或不夠滿意。依據筆者(註五)在實際教學與資訊服務的經驗來看,其間的問題並不在於圖書館專業人員的不夠積極或師生的學習動機不強,而在於圖書資訊服務與本科專業研究之間缺乏密切的配合。以英美文學為例,當任課老師指定學生尋找有關英國浪漫時期女作家的資料時,學生可透過圖書館資訊服務人員的教導與協助,學習各種參考書(如書目、索引、手冊)與光碟或網路資料庫的使用。然而進入查詢之後,對於關鍵字、資料篩選、及專業書目及期刊的評估,則無所適從。對上述主題查詢,不知是以Romantic women writers或Romantic woman writers或19th Century British writers或是其他的方式來檢索。在尋找書目資料上常生挫折。而且對期刊或專書資料的獲得,常因館藏不足,在耗費時日整理書目後,卻無所獲。久而久之,對圖書館的利用漸失信心與興趣,甚至怪罪圖書資訊服務的不確實。

圖書館利用教育訓練中的專業不足,確實是安排「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的一大難題。理想化的「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中有關圖書館利用教育,依林茂松的規畫,應涵蓋以下幾個課程內容:

(1)收集資料迅速而有效之方法
(2)圖書館之應用
(3)網際網路之應用
(4)本學門重要參考書與電子資料庫。

其練習活動應包括

(1)正確描述圖書館各部門之結構與功能
(2)正確敘述圖書編目方式
(3)在限定時間內於圖書館中找出本學門特定圖書
(4)練習光碟資料庫檢索系統之操作
(5)利用網際網路檢索資料及傳送資料。(林茂松 3)。

檢視此一理想化之課程目標與圖書館利用教育二者之差異,可知其間之關鍵在於“本學門"的資料收集與檢索。一般圖書館利用教育偏重在圖書資訊服務的技術面(如資料的所在、光碟系統的操作、網路網路的使用),而對於真正專業的查索策略,則較少介紹。如果「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的老師將本科專業之圖書資料蒐集,交由非本科的圖書資訊人員來負責所有的教育訓練,則常常在資料檢索的教學成果上大打折扣。而且造成學生搜尋資料的茫然與挫折。

除了本科專業與圖書資訊服務缺乏結合之外,圖書館利用教育在「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中時數不足與練習不足,也造成教學效果不彰,影響學生利用圖書館的意願。在很多課程規畫中,老師通常祇安排二小時時間,其餘由學生自行至圖書館摸索或找館員協助。在課程的兩個小時之內(見林茂松統計)學生只能大略的停留在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第一層次與第二層次。對本科資料收集與論文寫作的第三層次(甚至第二層次的書目使用),根本無法深入。而且,圖書館人員所無法提供的專業資料查詢與書目蒐集及篩選,更是無法在該課程中獲得或實際練習,通常只能依靠個人自行摸索。這種資料蒐集方法的土法煉鋼,長久以來存於國內大學校院,不僅學生如此,甚至於老師也是如此。(見丁昆健報告)。學者缺乏廣泛且詳盡的資料參考,常常耗費時日重複別人的研究而不知,或錯誤的引用偏頗的資訊。這些都顯示「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中專業圖書資訊利用教育的不足。

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訓練,在研究過程中,著重在資料的收集。而論文的形成,亦有賴於前期研究題目的形成與研究方法的確定。國內大學中文系或歷史系開設的相關課程中,就很偏重「研究方法」的講授,如台大歷史系「史學研究法」或中興中文系「「國學研究法」。各學科的研究方法(approaches) 確實主導日後論文研究的形成。以英美文學為例,跨學科的文學研究包括文化研究、歷史學、社會學、心裡學、語言學或人類學等不同學門。該學門的資訊獲得與書目研究,對論文品質影響甚巨。研究方法的訓練,如何借重圖書資訊服務更是此一課程的重要課題。當然這兩者之間的互動,則有賴於各學科之專業老師的指導與傳授,而非由圖書資訊專業人員來負責。

綜觀以上的討論,可知「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與「圖書館利用教育」有多項重疊的教學目標。但是專業資料的收集、篩選與分析以及研究方法的引介,則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應強調的特色。那到底圖書館在此課程,應延續「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訓練內涵,還是有不同的面貌呢?或許專業科目的圖書館資訊服務才是整個課程的成敗所在。因此筆者想以英美文學為例,結合圖書資訊專長,勾劃出一跨學科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模式。

英美文學的「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著重在研究流程的訓練、書目學的研究、及研究趨勢的介紹與分析。(陳超明 〈文學研究之電腦應用: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的課程設計〉3-4)。其中研究流程的訓練即在訓練學生從事論文寫作,舉凡題目的挑選、資料的收集、論文的格式等都是論文寫作的先期訓練,也是論文寫作課程中重要的一環。整個「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首先以英美文學研究導向,介紹英美文學學術研究所關心的主題如canon(典律)、gender(性別)、culture(文化)、interpretation(詮釋)。而後介紹文學研究的趨勢與現今的研究方法(literary approaches) ,如文化研究、性別研究、心理分析、新歷史主義等不同之文學研究方法與切入點。除了使用課本之外,此部份的研究趨勢與研究方法介紹,也可透過現今網路的查詢獲得最新的訊息。以筆者在政大英語系所任教的課程為例,在此課程中首先以The Art of Literary Research 介紹學術研究的精神,而後擴及文學研究領域中不同的方向。MLA所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Scholarship in Moder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一書中,以Language and Composition, Literary Studies, Cross-Disciplinary & Cultural Studies三部份來介紹各研究領域的發展與理論架構,而後更在結尾時探討學者在社會中的定位(iii-v)。透過學生的口頭報告,可以了解學生對特定的取向是否了解,老師提供相關書目,請其參考。在了解各項研究趨勢時,筆者要求學生透過台灣學術網路建立某項研究(如Ethnic & Minority Studies)的書目,如專書、文章、台灣學者的研究方向(可透過國科會Sticnet的研究計劃或獎勵論文資料庫查尋學者的一些研究取向)。最後要求學生挑選一作家(如Hemingway),透過網路查詢(光碟與Internet),找出近二十年來有關該作家的論著,並利用書目資料庫整理分析,可得知國內外學術界對Hemingway的研究方向偏重種放與語言分析(佔五成以上)。

「圖書館利用教育」在此部份可發揮相當大的功能。當然基礎的參考書查詢以及網路光碟資料庫的查詢在圖書館人員的協助下,以兩小時完成訓練,而後由專業老師接手,從事更進一步的書目及研究方法與趨勢的探索。此部份的資訊檢索課程亦納入各種研究方法的介紹。在以演講及口頭報告介紹各種研究方法之後,筆者就依前述的查詢方法,要求學生至圖書館做同樣的檢索練習,之後返回教室報告檢索結果。(見附錄A「書目學與研究方法課程表」)。

透過資料檢索,讓學生了解當今的研究方法與趨勢後,開始引導學生進入撰寫論文的階段,首先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題目,並決定主要論點(argument) (含方法論literary approach)。一般文學研究者,在研究之初,往往先預設一大研究方向,而後透過資料收集與研讀,漸漸勾劃出研究的題目與論文大綱。筆者即依此方式指導學生構思自己的研究題目,首先每人挑選一文學時期或一作家,而後將此作家(如Kate Chopin )或主題(Victorian sexuality)當成查詢點(access point),來查詢博碩士論文摘要光碟或其他人文資料光碟(透過圖書館員的協助與訓練),可理出一整體的研究方向,甚至於相關題目的文字擬定(phrasing)。在經過老師與所有上課同學的集體討論,學生擬定與Chopin有關的主題研究(已被研究過或未被觸及的主題與切入點),接著在老師的協助下(亦可向其他專長的老師請教),找出尚未被研究過的方向或自己不表贊同的論點,這就是研究的題目了。筆者曾用此方法,找出有關Dickens的性學研究方向,而後以sex的相關字及衍生字(如sexual, sexuality, erotic, lust, prostitution) 來做書目查詢。建立working bibliography。(陳超明 〈網路與研究書目:一個實例〉10 ) 。

建立書目的過程,雖然在圖書館的使用上,主要依賴文學老師的專業協助,但技術性的操作,則有賴「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訓練。然而文學老師對圖書館資料檢索的技術也應熟悉,否則書目的建立往往會失敗。如言述的Dickens性學研究,有關十九世紀的「性」相關字查詢就非常專業與重要,老師如全然交給圖書館員訓練,則結果必然大失所望,學生也無所適從。

書目學的研究在人文類學門的研究非常重要,舉凡研究範疇的釐訂、研究趨勢的分析、及研究成果的檢視,均依據書目學的研究。尤其是論文資料的收集,往往需要完整的書目資料庫來支援。台灣學術界對書目學的忽視反應了學術無法生根的一大主因。本土的學術資料庫,大抵由各大圖書館建立,如國家圖書館的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政大的博碩士論文索引、國科會的研究計畫資料庫等。這些書目資料庫均為通盤性,缺乏專業學科的分類。專業性的書目資料庫(像國外的MLA Bibliography)很少建立。(註六)。而且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課程中也很少觸及此類資料庫的專業搜尋。英美國家的學術研究的基礎往往建立在書目研究上。專業圖書館及專家學者耗費心力建立專業的書目資料。反觀台灣本土的學術資源可資利用的甚少,圖書館與專業學者應著手建立各學門的專業書目資料庫,以提昇資料蒐集的效率與精確度,並落實學術本土化。

在論文撰寫過程中,除了書目參考書外,其他的參考書如索引、手冊,也非常重要,可幫助學生尋找研究方向與研讀背景資料。一般參考書的使用(如百科全書、年鑑)可透過「圖書館利用教育」來使用,然而專業性的參考書如Shakespeare Concordance或Dickens Index則很少納入講授,且圖書館在此方面的書面介紹資料也相當少。反觀國外大學圖書館,強調學術研究,透過學者與圖書館員的合作,為師生建立了很多專業的參考書目分析資料。詳見(附錄B)德州大學圖書館的英國文學參考書目及佛州大學圖書館的文學參考書書目,這些書目均擺在各大圖書館的參考室入門處,方便學者與學生參考。近來此類書目已上網路,更加方便讀者使用,有些大學圖書館更進一步將這些書目所列書籍網路化,使用者可直接線上使用。

論文資料的另一主要來源為期刊。但是期刊的專業水準,往往決定文章的品質。筆者常見學生引用通俗雜誌及報導性的期刊於學術論文上,顯得格格不入。專業期刊的介紹與評估,也應納入「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中的圖書利用教育訓練。圖書館除了建立專業參考書目外,也可適度地與文學老師合作建立專業期刊的評估書目,以提供學生蒐集資料的參考。這種學科上的合作,在英美文學的「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是非常必要。不但可提昇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教學成效,也可減低學生蒐集資料的挫折感,增加使用圖書館的樂趣。

從以上分析,圖書館在「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上,可從三方面來協助課程的進行:一是實際教學的參予,也就是納入並濃縮傳統「圖書館利用教育」的部份課程,如圖書編目方式的介紹、光碟資料庫或網路資料庫的檢索;二是加強專業書目及期刊的評估與分類,圖書館可透過與該學門的專業老師合作,如任教英美文學老師協助製作本館的英美文學參考書及期刊評估書目,對該科研究之師生提供更具體的書目服務;三是加強館際合作,協助師生快速取得資料。館藏與經費不足,幾乎是台灣各大學圖書館長久以來的問題。但是透過以讀者取向的館際合作或推行電子圖書館與遠距圖書服務,加強各館的資訊交流,縮減資料取得的時程,對學術研究與「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規畫都有實質且具體的貢獻。

針對以上三項圖書館在此課程所扮演的積極角色,筆者試圖分配出「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大綱,並註明圖書館資訊人員與本科教師分工的合作關係。 本課程(以英美文學為例),可分為三大課程內容:一是英美文學研究方法的介紹;二是論文寫作的流程;三是英美文學學術研究的主題探討。而這三種課程內容,均由英美文學老師與圖書資訊人員互相支援授課,其時數與課程安排內容如下:(每週三小時)

第一週
  • 研究的概念與意義 (英美文學老師)
  • 尋找研究主題 (英美文學老師)
第二週
  • 圖書館之旅 (圖書資訊人員)
  • 各項資料檢索技巧 (含光碟與網路查詢) (圖書資訊人員與英美文學老師)
第三週
  • 文學研究方法介紹(I) (literary approaches)
  • 研究趨勢介紹 (I) (Introduction to scholarship) (英美文學老師)
第四週
  • 文學研究方法(II) (英美文學老師)
  • 研究趨勢介紹 (II) (英美文學老師)
  • 線上檢索(研究方法與研究趨勢) (英美文學老師與圖書資訊人員)
第五週
  • 文學研究方法與趨勢檢索報告 (英美文學老師)
第六週
  • 確定論文題目
  • 建立working bibliography (課堂講授——文學老師;資料查詢——圖書館)
第七週
  • 圖書資訊教育進階篇
  • WWW的介紹使用與學術研究 (英美文學老師與圖書資訊人員)
第八週
  • 研究資料閱讀
  • 筆記 (Note-taking)
  • 大綱擬定 (Outline) (英美文學老師)
第九週
  • 書目格式介紹 (MLA, APA, Chicago, etc)
  • 論文格式介紹 (英美文學老師)
第十週
  • 文學研究方法(III) (英美文學老師)
  • 研究趨勢介紹 (III) (英美文學老師)
第十一週
  • 專業文學書目
  • 專業文學期刊 (英美文學老師與圖書資訊人員)
第十二週
  • 其他英美文學參考書(索引、手冊等) (英美文學老師與圖書資訊人員)
第十三週
  • 論文初稿討論 (英美文學老師)
第十四週
  • 相關博碩士論文或期刊文章收集與討論 (英美文學老師)
第十五週
  • 論文修改 (英美文學老師)
第十六週
  • 未來研究方向討論(英美文學老師)

本教學大綱將「圖書館利用教育」以基礎及進階的方式納入「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之中,初級課程以圖書館專業人員為主,主要訓練基本的圖書館使用能力,如編目認知及檢索訓練。而進階的課程,配合英美文學老師,透過網路查詢或其他書面資料,建立專業書目、期刊、及其他參考書的分類與評估。而後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圖書資訊人員與任課老師密切合作,提供快速且有效率地資料獲取途徑,如縮短館際合作的流程、提供遠程下載的服務、建立本土化的專業資料庫等。這些都可提昇「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教學成效,也可增強日後學者與學生使用圖書館自行研究的能力。

Richard D Altick與John Fenstermaker在The Art of Literary Research一書中,特闢一章專談圖書館。他們說: "A Knowledge of the history, strengths, and facilities of the major libraries that serve scholars in the humanities is as indispensable as a command of the bibliographical tool that are the primary keys to their contents" (183)。圖書館的確在學術研究上從事有如打地基的工作。以提昇學術研究為目標的「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應深入且廣泛地納入「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內涵,將圖書館的資訊服務化為學術發展的重要指標。而「圖書館利用教育」與「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結合,也可避免圖書資訊服務與學習者專長無法配合。大學的研究圖書館工作,已經從單純的資源保存,轉形成圖書資訊的分類、提供與傳播。而「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正是推廣圖書資訊服務最好的場所,希望各學門的老師能與圖書資訊人員密切合作,整合該學門的研究資源與教學內涵,為提昇大學學術研究盡一份心力。


註解

註一 《自由青年雜誌》於民國七十一年舉辦「讀書與研究方法專題座談會」,與會專家均表達相同看法,他們認為現今的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與研究的能力,應加強其使用圖書資訊的教育。見該期雜誌第七十一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三年)頁14-18。盡管此次座談會於十三年前舉行,但相同論點常見於大學教授的言談之間與類似座談會上。

註二 根據交通大學朱淑卿與丁昆健對台灣地區125所大學校院於八十四年所作的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五十七點四的大學院校開設獨立的圖書館利用教育或相關學分的課程,專科則只有百分之二點二。見兩人合著之〈我國大學院校圖書館利用教育現況調查研究〉。頁17。

註三 現今很多圖書館主動建立資料庫且主動提供課程與各學門配合,例如政大圖書館蒐集國內博碩士論文資料庫非常齊全,且配合各學科任課老師需求,講解光碟資料庫的使用。 註四 依據國立編譯館主編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圖書館利用指導是一般人除了學校、家庭之外,最佳進修的地方,可以有教育與娛樂的功能。見該辭典頁2046。

註五 筆者陳超明現任職政大英語系,長久以來教授「書目學與研究方法」等相關課程,指導學生從事論文寫作;筆者鍾雪珍現任職國家圖書館參考室,對學生本科專業的資料查詢問題,非常關心。

註六 國內有關英美文學本土資料庫的建立,首見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余玉照,於任教師大期間所建立的「西洋文學研究在台灣」。任教書目學的教授如中正紀秋郎也著手建立研究書目。中研院歐美所的單德興對書目研究也著有貢獻。有關西洋文學研究書目(由余玉照提供),正由筆者與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林茂松著手建立全球資訊網查詢資料庫。


Gibaldi. Joseph, ed. Introduction to Scholarship in Moder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2nd ed. New York: MLA, 1992.

--- & Walter Achtet, eds.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3rd ed. New York: MLA, 1989.

Richard D. Altick & John Fensmtermaker. The Art of Literary Research. 4th ed. New York: Norton, 1993.

朱淑卿、丁昆健。〈我國大專院校圖書館利用教育現況調查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4 (1995),頁15-25。

林茂松。〈台灣地區大學校院「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現況與展望〉。中華民國大學校院人文類學門「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規畫研討會。教育部高教司、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民國八十六(1997)年二月二十二日。

邵婉卿。〈大學圖書館利用教育之設計與評鑑〉。《書苑季刊》。

陳超明。<網路與研究書目:一個實例> 《政大圖書資訊》8 (1994),頁 9-18。

---。<文學研究之電腦應用:書目學與研究方法的課程規劃>。 第三屆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師學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華民國八十三年(1994)十一月十八至二十日。

張惠美、丁昆健。〈「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對圖書館利用教育意見」之分析〉。《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2卷3期(1995),頁308-26。 圖書館在「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中的角色 12


原始資料:http://140.111.1.31/Research/Conference/chung.htm
簡聖芬 schien@mail.ntust.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