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正桃教授指導黃佩中 王珮如 蔡啟昌 林敬舜 朱韻璇,參加林務局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無障礙環境創意設計競圖比賽,榮獲第二名
為了讓一家老小能夠共同外出旅遊放鬆身心,將高齡者與行動不便者的使用模式也考慮在住宅設計之中。所以住宅空間規畫除了必須達到無障礙設施規範之外,我們也希望能夠創造出所有使用者都能方便使用的空間,設計雖然提供不同使用需求,但意旨都是在服務大眾,我們希望不只是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而是讓所有人都嚮往的休憩空間。
為了讓一家老小能夠共同外出旅遊放鬆身心,將高齡者與行動不便者的使用模式也考慮在住宅設計之中。所以住宅空間規畫除了必須達到無障礙設施規範之外,我們也希望能夠創造出所有使用者都能方便使用的空間,設計雖然提供不同使用需求,但意旨都是在服務大眾,我們希望不只是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而是讓所有人都嚮往的休憩空間。
原位於高雄市鹽埕區高雄港邊之台鐵高雄港站,昔稱「打狗驛」、「高雄驛」,在日據時期利用浚港填築海埔新生地興建高雄的第一座火車站,亦為1908年台灣西部縱貫線鐵路全線通車後之終點站,當時肩負客運及台灣南部工廠所需大型機械等貨運的運載功能,由於加上海港的開港,開啟南台海陸聯運的時代,後至2008年貨運業務中止,營運正式熄燈。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辦理「舊港區周邊倉庫文化創意園區設計競圖徵選活動」,分別以「文創產業進駐設計組」、「景觀創意設計組」進行設計,希望透過年輕族群的發想與參與,廣徵改造創意設計之構想,提供未來多元及創意發展之參考。
本系建築系施植明教授、建築所博士候選人劉芳嘉與應用外語系周若漢教授之學術期刊論文 The Tectonic Integration of Louis I. Kahn′s Exeter Library 榮獲「亞洲建築暨營建工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建築歷史與理論領域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Theory Field) 2010年年度最佳論文獎 (JAABE Best Paper Award)
伊甸基金會為改善身心障礙民眾面臨的居住問題,舉辦住宅改造王競賽,以24坪3房2廳1衛,以及實際家庭成員中父親中風,女兒受傷造成肢障,需依靠健康的母親與兒子照護,讓參加比賽者以實際的居家情境做空間設計
愛-無礙的空間設計最特別之處在於「使家人易於聚集並互相關懷」的想法,為此我們縮短私密空間與公共空間中的動線,讓行動不便的女兒移動可以降至最低限度,鼓勵他至公共空間與家人交流。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舉辦的 2010 年智慧化居住空間情境模擬創作競賽,「第四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的主要主題是智慧住宅空間設計。
建築所博士班郭帆昇與碩士班李孟達分別為 921 地震及 88 風災的受災民,對天災感受特別深刻,他們表示台灣常遭遇強震、颱風等天災。從「讓災民可以依靠並且重新站立起來」概念出發,在阮怡凱教授的指導下,設計了「依立方」智慧型組合屋,在災害發生後,提供災民安居的地方。
這是一個利用3D 雷射掃瞄進行人體動態行為舞蹈動作即時紀錄分析。
本系施乃中教授與建築系義大利訪問學者Angelo Stagno教授共同邀請馬舞劇場舞者周書毅先生於本系教室進行即時表演。
利用3D 雷射掃瞄記錄的七段不同主題表演過程,將點雲資料經由不同闡釋方式建構成3D表達形式。